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资本论》空间理论的比较分析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资本论》空间理论的比较分析

时间:2018-08-07 22:2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米歇尔·福柯曾多次强调空间概念的重要性。他认为,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而是生活在一个关系集合的内部, 各种空间充斥其中[1]。空间理论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热点, 研究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文章俯拾即是, 然而, 对于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却不多。通过整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研究成果, 可以看出学术上存在两种误区:第一种是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 或者把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视为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即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第二代”或“升级版”;第二种是名义上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在作品中体现的空间理论, 但归纳出的“空间的生产”“空间的政治”等概念都是出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之手, 更有甚者将马克思的“时间消灭空间”的理念归为哈维的原创, 类似这种鱼龙混杂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 研究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之间区别很有必要。

  一、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资本论》空间理论

  论述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 绕不开两位人物, 一位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鼻祖———法国的列斐伏尔, 另一位便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的大卫·哈维。

  关于空间概念的提取, 最早是由法国亨利·列斐伏尔从马克思的著作中获得的灵感。他在《空间的生产》中指出:“生产空间主要是表现在具有一定历史性的城市的急速扩张、社会的普遍都市化, 以及空间性组织的问题等各方面。”[2](p.47)有学者认为, 列斐伏尔之所以开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空间转向, 源于列斐伏尔在法国巴黎开了两年出租车的职业经历, 这个经历让他有一种对城市空间的特别的关注[3](p.50)。列斐伏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更是一位实践家, 他于1928年创办了法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刊物《马克思主义杂志》;1929年, 他加入法国共产党;1965年, 身为农泰尔学院的社会学教授的列斐伏尔与反抗学生一道, 参加了法国著名的“五月风暴”运动, 对当时物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抗议, 表达不满[4](pp.147-155)。

  然而,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是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理论原原本本地平移到空间理论中的, 在这个新的理论框架下, 包括生产资料、消费、政治、国家、警察管制, 以及阶级斗争等在内的所有代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元素, 都平移至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中。然而, 这种新理论的架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理论的提炼, 让人们从空间内的生产认识到空间本身生产这种多视角的思维, 通过把人类社会所有的生产和生活空间都归纳为空间这一个整体, 提醒人们生活的空间不仅只有城市, 还有自然环境、乡村, 即人类赖以生存的是一个大空间, 而非仅仅是现代化意义上的城市, 这对于人们全面认识这个世界是有帮助的, 这也是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贡献所在。另一方面, 随着新理论给人带来新视角, 所有关于区域的、城市的、地理的, 或是能够容纳一切有形的 (商品、运输、物质等) 和无形的 (信息、通信、精神等) 地方, 都为人们以一种更时髦的词———“空间”所代替。列斐伏尔曾经幽默说:“什么是空间?这个问题出现在数学家那里, 也可能出现在玄学家那里。”[5](p.20)

  戴维·哈维这位在全球范围内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美国地理学家,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哈维虽然在美国被视为激进的异端人物之一, 但西方也不得不承认他在地理学所做的贡献。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称:“大卫·哈维就是激进地理学中的老前辈, 当谈到物质的极限时他的语言中流露出一种对所有界限的蔑视。”[6](p.215)他在《社会正义与城市》 (又译成《社会公正与城市》) 《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 (下文简化为《叛逆的城市》) 《希望的空间》《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资本的城市化》《资本的限度》等著作中, 对空间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他在《叛逆的城市》一书中直言, 主张城市的权利是源于对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延伸。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7](p.875)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逻辑———第一卷中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卷中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卷中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7](p.29), 即资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作为统一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如产业资本、商人资本、生息资本和资本化的地租, 以故, 在人类一切生产和活动中至少有两个空间, 即生产空间和流通空间, 具体来说是指资本的生产空间和资本的流通空间, 而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 不同于资本化的商品, 它本身是一种自然资源, 但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下, 使地租资本化, 土地的购买价格实际上是地租的购买价格, 为了说明这一特殊情况, 故用土地空间来补充生产空间和流通空间。因此, 《资本论》中关于空间的理论可以概括为生产空间、流通空间和土地空间。其中, 生产空间是最重要的, 对于空间本身的生产也源于生产空间, 流通空间和土地空间都是围绕生产空间而进行的, 而且流通空间受生产空间影响。那么, 生产空间是否无限制地、不受任何边界影响地进行空间的生产呢?答案是否定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写道:“资本发展程度越高, 它就越是成为生产的界限, 从而也越是成为消费的界限。”[8](p.397)也就是说, 资本主义生产空间和流通空间是以较高发展程度的资本为界限。

  二、列斐伏尔空间理论与马克思空间理论的比较

  亨利·列斐伏尔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空间的理论著作, 如《空间的生产》 (1974年重编) 、《进入都市的权利》 (1968年) 、《从乡村到城市》 (1970年)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 (1972年) 、《空间与政治》 (1972年) 等[5](p.2)。

  《空间与政治》一书的写作时间较晚, 基本上能够完整地展现出列斐伏尔关于空间、城市、乡村的思考。列斐伏尔在书中强调对现实的空间进行“总体性”或“综合性”的把握, 而每一个“部件”所具有的独特性都是这个整体的一方面或某一个因素, 也即是在整体上的独特性, 比如说具体的、可以独立的“住宅”, 就是整个空间在实践的名义下的一个方面。关于这种整体性的思考方法是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列斐伏尔的贡献是提出多种不同的、新的概念, 比如, 空间、空间的政治经济学、空间的矛盾等, 对我们重读马克思有很多启发作用。他认为, 我们所处的空间是在政治控制下重新进行分配空间的全部资源, 这种通过包括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军事的和政治的所有在内的总体性战略是空间设计的来源, 这就是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具体来说, 比如说, 土地、空间的流通以前称之为“不动产”, 现在由于战略的调整, 住宅市场化变得普遍了, 因此, 土地和住宅都能够交易了, 这样使得“不动产”动产化了。再比如, 建筑业曾经是第二产业, 是一个从属的经济部门,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战略的调整, 建筑业变成主导部门, 成为生产的一个核心分支。也正是因为列斐伏尔通过空间的概念把政治经济学的各种范畴空间化、系统化了, 由原来的二维空间变成立体的三维空间, 因此, 矛盾的交织更多、更复杂了, 这些矛盾被他概括为“空间的矛盾”。在空间的定义、城市的定位、空间生产者的指向方面, 列斐伏尔与马克思有不同的观点。

  (一) 关于空间的定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