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角度看,大学城图书馆立足于特色,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未必没有办法,简单地一拒了之,不是上策。 近日,不少住在大学城周边的市民注意到,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从7月9日起谢绝14岁以下儿童入馆。有市民认为此举有失妥当,作为公共图书馆,应该面向全社会开放。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大学城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为科技创新与情报研究,谢绝14岁以下儿童入馆,是为了给馆内读者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7月31日《南方都市报》)。 大学城图书馆没有儿童阅览室,没有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因此“不适合儿童阅读”的确可以成为谢绝儿童入馆的理由,毕竟大学生图书馆面对的是大学生群体,存在服务上的差别。不过,反过来讲,从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角度看,大学城图书馆立足于特色,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未必没有办法,简单地一拒了之,不是上策。比如科技是其特色,在科普与科技讲座上做点文章,应该会受到孩子们欢迎。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谢绝儿童入馆,或许还有一个情非得已或者不愿意说的理由:孩子们把图书馆当成游乐园,太闹腾,影响和干扰了馆内的正常秩序,打心里不愿意向儿童开放。而这还是似曾相识的普遍现象,每到节假日很多图书馆都成了孩子的乐园,这些图书馆往往不胜其扰。孩子不听劝阻追逐嬉闹,是孩子活泼好动的性格表现,可以理解为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但根源在于孩子的公共文明意识匮乏,对图书馆特殊场所缺少神圣感,不懂得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