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两性 > 西媒称中国兴起“测忠诚”:伴侣间不安全感日益加剧

西媒称中国兴起“测忠诚”:伴侣间不安全感日益加剧

时间:2018-07-31 11:07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原标题:西媒中国兴起“测忠诚”:伴侣间不安全感日益加剧

参考消息网7月30日报道 西媒称,随着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一项全新的职业正在兴起,人们可以雇用一个“假情人”来测试他们的伴侣是否忠诚。

据《西班牙人报》网站7月29日报道,这项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女性,她们通过中国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雇用虚假的恋人联系她们的男朋友或丈夫,试图引诱他们,以测试他们的忠诚度。

报道称,数以千计的人们使用这类服务,价格从20元到1300元人民币不等,而购买合同的法律声明中经常会警告说,卖方对雇用这些“忠诚测试员”对情侣间可能会导致的后果不负责任。

中国有媒体联系到其中一位测试员陈梦云(音),她是一位21岁的大学生,以化名“梦梦”联系一位引起妻子怀疑的男子,来确认他妻子的怀疑是否有根据。

梦梦之前也用相同的方法试验了她的男友是否欺骗她。她通过社交网络发送信息和假照片,数次试图接近那些男人,并把对话完整地发送给雇用他们的女士。

报道称,这类服务有的也面向希望测试自己的女朋友或妻子是否忠诚的男士,但通常价格更高,因为据从事该业务的公司表示,测试女性的不忠“更加复杂”。

报道指出,这些服务说明中国夫妇的不安全感日益加剧,他们担心伴侣可能会对自己不忠。有调查显示,在中国,34%的男性和14%的女性在欺骗他们的配偶。

这些调查显示,近些年在男性不忠居高不下的同时,女性不忠迅速上升(在过去十年中这一比例仅为4%)。

忠诚测试服务通常会列出客户满意的评价。“非常感谢你这样耐心地证明了我的丈夫是个卑鄙小人。”一位感恩同时又愤怒的客户写道。

还有那些通过测试证实她们的伴侣没有欺骗她们的客户的留言:“我很高兴我的男朋友抵制了诱惑,但我建议不要对你真心爱恋的人做这个测试。”

【延伸阅读】英媒:单身女星婚姻观引讨论热潮 折射中国社会罕见变化

参考消息网7月1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女演员俞飞鸿两年前在谈话节目上对婚姻问题的发言再度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发酵。在中国第四次单身潮下,单身也很好、单身女性都很正常、不着急结婚等观点引起了网友的共鸣。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29日报道,俞飞鸿今年47岁,未婚,因出演好莱坞电影《喜福会》和电视剧《牵手》成名。2014年,43岁“高龄”的她凭借电视剧《小丈夫》再度走红,被称为中国娱乐圈的“冻龄女星”。

报道称,引发热议的是俞飞鸿参与电视谈话节目时的言论,这期节目在2016年5月播出,但最近这次对话的视频被制作成长图片,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上万的转发和评论。中国国内媒体与自媒体纷纷发文讨论俞飞鸿的婚姻态度。

两年前的节目中,她与主持人和嘉宾对谈,这两名男士问未婚的俞飞鸿,“你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单身到现在呢?”,“你觉得老一个人呆着,精神正常吗?”,“你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你烦吗?会想到要吃点东西跟人聊聊天吗?”

在一些网友看来,这些问题非常不礼貌。但是俞飞鸿坦然回答,关于单身或结婚,“我不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什么特别困难的选择题,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她表示,自己不是独身主义者,也不是不婚主义者,只是并不着急到什么年龄就一定要结婚。

她说,如果精神世界足够富足,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不需要跟别人聊天。身边许多男性朋友没有结婚,但精神世界都很丰富。“我觉得这个不能单独把男性女性分离开,就是女性单身就会不正常吗?我不觉得。”

俞飞鸿还反问两位男士:“为什么从你们男人的角度,结婚对女人都是一种施舍呢?”

报道称,中国的传统观念一直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俞飞鸿独立随性的观点却引发大量共鸣,折射出现今中国女性对待婚姻和单身的立场。

在最近这次讨论热潮中,一名网友在微博上评论道:“一个人生活也很好,有心意相通的人两人在一起生活也很好。最重要的是过得开心,可惜中国很多父母都是用刀架在脖子上逼子女走进婚姻。”

还有网友借此表达不满,认为社会上存在对单身男性和单身女性的双重标准:“同样个人条件优越才貌双全的人,年长男性备受世界追捧,年长女性备受岐视,被人追着问为什么你不结婚?”

报道称,俞飞鸿再度成为热点话题,跟中国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单身。媒体称中国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2014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和《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20岁至59岁年龄段单身人口总数达1.7亿人,其中男性1.04亿人,女性0.7亿人。

社会学家李银河表示,中国社会单身的趋势在上升。女性要求婚姻自主、自由的呼声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关注这些话题,“过去好像每个人都要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是现在许多人主动选择单身,这在中国是罕见的变化”。

报道称,在单身潮下,中国的单身女性一直承受着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压力。“剩女”一词广泛流行于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来形容那些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

(2018-07-01 00:24:01)

【延伸阅读】34岁美女相亲被讽像“郊区房”?女摄影师拍摄中国“残酷”的婚姻市场

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港媒称,中国摄影师郭盈光去年夏天去上海市区的相亲角相亲,她被不断地问同一个问题:“你多大年纪了?”

据香港《南华早报》3月25日报道,郭盈光,34岁,许多经常在周末去著名的上海人民公园帮自己孩子相亲的父母,都觉得她太老了。

一位中年男子甚至把她比作房产,声称她就像是在郊区的一个漂亮的房子,外表好看,但年龄太大。

报道称,郭盈光用隐藏的摄像机拍摄了一些家长的评论,随后该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被观看超过1400万次。

报道称,在她的拍摄中一位男士问她,“获得硕士学位的用处有多大?学士学位就足够了。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那样‘女子无才便是德’”。郭盈光在纸上写了一个自己的介绍,提到她在伦敦学习后获得了硕士学位,结果被这位男士嘲讽。

“我站在那里,听他们谈论我。我觉得这个世界既残忍又残酷。在他们看来,我是没有价值的。”郭盈光说。

报道称,郭盈光在相亲角的经历也促使她拍摄了一系列以“计划中的婚姻”和“剩女”为主题的摄影和艺术项目。

报道称,她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去了相亲角十多次,并制作了一本名为《顺从的幸福》的照片集。

她的作品展示了公园宁静的自然环境,并配上了一些皱眉的中年男人和女人的照片,他们手里拿着广告,向他们孩子潜在的约会对象炫耀。

报道称,郭盈光的作品概括了中国人对婚姻和女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之间的冲突:一种观点认为,女性为了获得幸福需要结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女性可以创造她们自己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

报道称,郭盈光的视频引起了中国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旅游经验丰富、且财务独立的女性的强烈共鸣,她们认为自己不一定要进入婚姻市场,她们的价值并不是由年龄来决定的。

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评论郭盈光的作品时说,老年人即使过了一辈子也不懂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而一个由从众而形成的婚姻,其结果永远不会幸福。

报道称,郭盈光在30岁时决定到伦敦学习艺术之前,曾在《中国日报》和路透社当过摄影记者。

她的男朋友在交往了9年之后和她分手,而她自己也很难过。

郭盈光说:“我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盯着天花板,想我的人生或许结束了。”

最终,她意识到,关系的终结意味着她可以追求其他抱负。

她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能力,并获得了在伦敦学习两年的机会。

郭盈光在英国首都受到了她结识的勇敢、自由奔放的女性的启发。她说:“我想让更多的女性知道,你不必在意别人的想法,你有权过上自己的生活。唯一可以判断我们的人只有我们自己。”(编译/王天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