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气候有温热寒凉的变化,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人能顺应时令节气的变化规律,适当地调整饮食、精神、起居、运动等,就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损害身体。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所记载。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暑热酷盛,可食性属寒凉的绿豆之类,以起到清热祛暑的作用;秋天气候干燥,宜多吃油脂类食物,如芝麻、桃仁以润其燥气;冬季严寒,可食温热性质的食物以抵御寒冷,如具有大热之性的羊肉等。 冬季养生篇 一、冬季特点 冬季,天寒地冷,御寒保暖是关键。冬季还是修养生息的好时节,以类似“冬眠”的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冬季养生的主要内容 (一)饮食调养 增苦 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苦菜、莴笋、茶叶等。 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进而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如食盐、咸菜、酱油等。 (二)冬季进补 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正是进补的好季节。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皆已采用冬令进补,作为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进补可以通过食物或药物来调配。冬季当补,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进补时一定要分清每个人的体质,辨证施补,方可取得良效。 辨证进补 (1)阳虚体质者表现特征: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饮热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进补食物:羊肉、牛肉、核桃仁 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 羊肉500g,当归10g,生姜10g。 制法:将羊肉切成块,放入清水中上火煮开,去除浮沫,加入当归、生姜,直至肉烂,以食盐调味。功效:温补阳气,散寒止痛。适合阳虚体质的人食用。这是《金匮要略》中的名方。 (2)阴虚体质者表现特征:体形多瘦长,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 进补食物:鸭肉、甲鱼、猪肉、黑芝麻、乌鸡。 山药乌鸡汤制法 组成:山药100克,乌鸡1只。 制作:洗净切块,加入清水,炖熟。 功效:滋阴强壮。 (3)气虚体质者表现特征:体形胖瘦均有,但肌肉一般不健 壮。平素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面色偏黄,目光少神,口淡,头晕,健忘。 进补食物:糯米、黄豆、牛肉(与黄芪同功)、鸡肉、土豆、莲藕、胡萝卜、大枣等。 气虚质: 大枣粥 组成: 大枣200g,大米100g。 制法:将二者洗净,放入少量清水中上火煮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强壮。 (4)血虚体质者表现特征:身体多虚弱,平素气短乏力,心慌失眠,月经经血稀少。 进补食物:龙眼肉、大枣、猪肉、蛋黄、桑椹。 血虚质:鸡蛋龙眼羹 组成::龙眼肉干30g,鸡蛋2个。 制法:将龙眼干洗净,用温水泡软;鸡蛋加水,搅拌均匀,搅入龙眼肉,上火蒸熟。 功效:益气养血,养心安神。 (三)精神调养 1、注重精神内守 中医认为“神藏于内”是养生原则。因此精神要保持安静,才能使神气内藏而不外泄。可以做一些静养功,静坐功,最简单的方法是早晚闭目养神半小时。 2、少私寡欲 要使“神藏于内”,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养德可以养气、养神,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3、避惊恐 避免惊恐以及恐吓带来的情绪波动造成的不良后果。 (四)起居调养 1、早睡晚起,以待日光 《黄帝内经》中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就能躲避严寒,保持身体的温暖。 2、注意保暖 冬天寒风凛冽,要注意保暖。北方地区室内有暖气空调,宛如春夏,室外寒风刺骨,犹如冰雪,因此还要根据室内温差增减衣服,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3、御寒从脚开始 中医学认为,寒从脚起。足部受寒邪,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胃脘痛、腹泻、行经腹痛、月经不调、腰腿痛等病症。保护脚的方法尽量穿棉鞋,睡前用热水泡脚等。 (五)运动调养 坚持运动 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户外体育运动,结果一外出就感冒。民谚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要提高抗寒力,提高免疫力,体育运动是最好的方式。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以太极拳、散步为好,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 冬季锻炼的注意事项 (1)锻炼时间 上午9、10时,下午3、4时较好,有阳光,气候比较温暖,适宜锻炼。不要在清晨锻炼,冬天早晨天气寒凉,血管硬化加之血压较高(上午6~8点),老年人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最好等太阳出来,气温升高,9、10时锻炼较好。 (2)锻炼适度 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颇有益处。但是,如果不注意体育卫生,反会给人体带来损害。冬季易患感冒,患感冒或发烧时,不要从事剧烈运动。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冬季注重养生,让您的健康从此无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