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7月27日报道: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前瞻性观察研究,老人听力损失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密切关联,听力损失还可能增加老年人各种死亡的风险。东方网记者今天从浦南医院举办的“让爱听见——听力健康科普及老年人听力筛查项目”之“听力健康学习班”上获悉,早期发现潜在听力损失患者,可大大减少由听力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家庭负担。 据浦南医院听力门诊部主任段吉茸教授介绍,听力损失及耳聋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其负面影响位居全球疾病负担排行榜前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性听力损失已逐渐成为影响中老年人个人健康、生活质量、情感交流、经济支出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此,落实成人听力普筛、推进成人听觉干预及康复工作,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听力损失患者,以此可大大减少由听力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家庭负担。 老年性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听觉器官的衰老和退变所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是继关节炎、高血压之后,发病率居世界第三位的老年性疾病。据2012年WHO发布的数据,全球有3.6亿人(占人口的5.3%)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3.28亿为成人。在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人口存在听力障碍,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超过45%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而该比例在7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达到83%。有研究显示,每提高一个标准差的听力损失将会增加约0.23%的痴呆表现。 根据2005年WHO关于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按伤残调整寿命年排序,成人听力损失居所有伤残的第12位,若按带残生存年排序,则居第3位。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糖尿病与耳聋密切相关;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更容易出现听力损失;口、血液中过高浓度的高密度脂蛋白、尿酸、总胆红素等易增加罹患老年性聋的风险。而诸如上述众多疾病通常需长期药物治疗,且越来越多的药物甚至其他治疗已被证实与听力损失有关。 对此,专家表示,尽早开展成人听力普筛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听力疾患,同时更为有效地、较低成本地预测了全身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据悉“让爱听见——听力健康科普及老年人听力筛查项目”,目前已被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并正式纳入2018年浦东新区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