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大部分苦味物质能够清热解毒、降火祛暑。因此,苦味食物在夏天格外受大家喜爱。 话虽如此 但苦味食物吃多了或者吃错了 反而容易中毒 甚至有生命危险 1、吃“苦”不慎,容易中毒 因误食苦味瓜果而中毒的案例比比皆是 2016年5月,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就发生两起食用苦蒲瓜导致的食物中毒,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017年8月,江苏省盐城市有男子因食用自家种的苦瓠瓜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最终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身亡; 前不久,武汉的陈先生因食用了炒苦瓠瓜出现严重中毒,引起胃广泛性渗血和糜烂,并伴有肝肾功能损害。 “苦”瓜中毒也并不是中国特产 2018年,法国两位妇女吃了用苦南瓜做的汤之后引发食物中毒,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几周后还出现了脱发现象。 不仅是上述提到的苦瓠瓜、苦南瓜、苦蒲瓜,苦黄瓜、苦丝瓜、苦甜瓜等葫芦科果蔬都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它们的苦味来自于一种叫葫芦素的苦味素,而葫芦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植物毒素。 2、葫芦素毒性强过砒霜,且耐热 一般来说,丝瓜、南瓜、黄瓜、甜瓜等葫芦科植物的可食用部分是不苦的,但是它们在特殊条件下会产生一类发苦的有毒物质——葫芦素。 葫芦素是一类四环三萜化合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苦味和毒性。 葫芦素是一种高毒性物质,中毒后会导致上吐下泻、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毛发脱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目前已知的葫芦素被分为12类,从葫芦素A到葫芦素T,毒性有强有弱。其中,葫芦素C、D、E、I 都有致死案例。 葫芦素的毒性到底有多强? 砒霜的毒性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吃砒霜90mg有致命危险;而葫芦素,只要吃30mg就可能致命了。 而且,不同于四季豆中的毒性物质在充分加热后就失活了的“人性化”毒性,葫芦素顽固得很,加热并不能改变它们的结构。 所以,加热也不会让它们吃起来更安全。 3、苦味异常的瓜果不要吃 对植物来说,葫芦素的毒性是天然的防御武器,可以用来抵御病虫害的入侵及人类或其他动物的采食。 但是经过人类的长期选育,葫芦科果蔬可食用部分已经很少或者不含有葫芦素了。 然而,如果植株遇到高温、干旱等不良种植环境,就会导致植物发起自我防卫;或者野生苦味植株的花粉污染了栽培植株,果实就可能发苦。 除此之外,葫芦素在植物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含量也是在不断降低的。因此,未完全成熟的瓜果吃起来是苦涩的,也可导致中毒。 因此,无论是作为蔬菜的丝瓜、南瓜、黄瓜、西葫芦,还是作为水果的甜瓜,葫芦科果蔬都要吃完全熟透了的果实部分。 正常情况下这些果实都是不苦的,一旦尝到有不正常的苦味,就不要吃了。 4、苦瓜不一样 虽然同属葫芦科,但苦瓜的苦味是无毒的。 苦瓜的苦味来源于两种成分:葫芦素和苦瓜苷。葫芦素在苦瓜中的含量比较低,苦瓜的苦味主要是苦瓜苷引起的,苦瓜苷虽苦,但无毒,正常食用不用担心。 切勿过分迷信 苦味食物清热去火的功效 也不要对苦味食物来者不拒 吃错了“苦” 后果可是挺严重的 如果觉得小编写的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