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杜祎洁 她是他俘获的猎物,是附属的、次要的、寄生的他者。在愈演愈烈的暴力怪圈里,这场20岁的腥甜恋爱沦为以爱之名实施的控制。 对于婚外亲密关系暴力的被害人,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和漏洞,加上司法和执法的理念和实操技能跟不上,现实层面的法律维权举步维艰。 全文约12250字,细读大约需要31分钟 恋爱中的伊婷像羔羊般温顺,短短一年,她看到身体里昔日的少女胎死腹中,自我被恋人贪欲的蛆虫蚀尽,在言辞和逻辑建构起来的谵妄里,暴力露出巧言令色的獠牙,有恃无恐。 他长得像父亲,走路、神态、一颦一笑都像足了。比她大14岁,是高级知识分子、年轻的富布赖特学者(是一项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国际教育交流计划),学术圈冉冉升起的明星。这熠熠的光辉令她一度心甘情愿地匍匐在他的权威下。他如波伏娃笔下代替父亲的半神,扮演保护者、供给者、监护者、向导;是价值的持有者、真理的担保者、伦理的维护者。 床笫之欢成为了伊婷的见面礼,纤尘不染的床单张开血盆大口将她吞噬。道理变成暴力的狡黠形式。在他构筑的意义之网里,她成了一个作茧自缚的蛹。面对隔离与控制,谎言与自欺,她逐渐分不清敌我、真实与幻象。 她是他俘获的猎物,是附属的、次要的、寄生的他者。在愈演愈烈的暴力怪圈里,这场20岁的腥甜恋爱沦为以爱之名实施的控制。 狩猎者 在去酒店见H博士的路上,伊婷心里蠕动着悸动和惶恐。不过三个月前,她在一个城市规划的工作坊上跟他交换了微信。对于在国内985高校念大二的她来说,学识卓越的他又高又远,她不奢望也没有主动去接近他,微信对话不温不火。直到他有天突然说,打算周末专程飞到她所在的这座西南城市。 突然迸溅的感情火花令伊婷诧异。H博士是华裔,从英美顶尖学府一路念到博士后,在多国从事教研工作,当时在澳洲有个访问学者的项目,漂洋过海只为来看她。她心花怒放,甚至欣赏他的男性魄力:竭尽所能地攫取能抓住的机会。 伊婷从未见过这么耀目和风度翩翩的男性。世界一流学府的光鲜学历,坐拥数个学位,接受过建筑学、城市规划、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学术培训,能够从建筑混凝土讲到哲学宗教,言谈举止极富魅力。而她从小就沐浴在一个典型的学术、职称和权威崇拜的成长环境,父母是大学老师,日常她被灌输要有女性智慧,未来一定要找一个高知伴侣。 在接下来的两天和之后漫长的日子里她才惘然,学术声誉和私德竟是互相割裂的。日后回想时她惊觉,端倪从一开始就有显露。 初次见面的地点是他下榻的酒店。她觉得这个场景设置很不好,可还是没有提出异议:他已经很辛苦了,要优先考虑他的想法。这种不设防的感激异化成卑躬屈膝的姿态,她认定必须表示出亲密顺从,才能回馈对方专程看望的礼遇。 她仰望他的目光掺杂着崇敬与欣赏,男欢女爱火候不到,肌肤之亲的念想更谈不上。H博士之前与她交谈甚欢,这燃起了她的兴趣和好奇。直到赤身躺在雪白的被褥上,她始终不很情愿,只是不厌恶。她不想让他失望。怀着这种心态,她机械地完成了很多非分的要求。他提得越多,她就越发现欲望的深不见底。 伊婷那天恰好在生理期。H博士觉得她是不情愿、扯谎搪塞。他猛地推开洗手间的门,在她跟前蹲下来,开始检查她的身体。但这并未阻挠他的意志。枕边的呢喃耳语中他追问,她做爱次数最多的一次性体验总共多少次。她如实回答。他一下摁住她的脖子:如果你之前最好的那次是六七次,那我至少要八九次。这句话透着一股寒气,抓挠着伊婷的脊梁骨。 伊婷已经很显疲态了,他却像发了情的兽,这种场景她从未见过。她咬紧牙根,像吞咽某种异物一样把心底涌现的抵触咽下去,熬过去这两个漫漫黑夜就好了,如他所愿,“责任性”地了了就好了。 这种取悦和屈辱的姿态为日后埋藏了伏笔。 H博士回国后,伊婷认定这种肉欲裹挟的情缘无法沉淀为一段关系。H博士却有意:他寻觅一切访问学者和出席学术会议的机会,频频买机票从澳洲飞到中国绕道来看她。震惊于对方的诚意,她被打动了。一个月后他们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半年之后在游轮上他求了婚。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被动心态让她觉得,他而非她是一段感情当中付出的那方,她能够单方面去补偿他的只有性。“这就很可悲,我完全物化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的角色了。” 思想灌输 他是个很好的老师,口若悬河、表达有逻辑。对学生的提问、邮件回得很积极,有学生要另外约他答疑解惑,他会留到最后解答到每个人满意为止。工作上特别勤奋,当天的工作没有完成,会通宵达旦去完成。写email文思泉涌、构词严谨,对每个人的回复都考虑周全。学术上精益求精的品质让我很佩服。 他也很享受教师这种教化、规训别人的身份。他更博学年长,所以什么都是他要来主导,要来教我怎么谈恋爱,教我怎么处理一段关系。每次飞过来他会给我带一批书,亲自加了批注,亲手打印出来。他的笔记本会分享给我,经常给我发论文来读,分享一些他喜欢的观点、他觉得有趣的链接或者我能够查的一些资料。 他给我推荐的第一本一起读的书是《苏菲的世界》。他说:你不觉得这个很性感迷人吗?一个少女和一个成年男子的情境设置在全书开篇已经被固定了。苏菲和男子通过书信进行智识层面的沟通,就如同我们关系的常态,我通过书信给你传输世界的政治新闻、哲学动态、各种读书笔记和学术论文。 紧接着他推荐的书是《洛丽塔》,后来是电影《成长教育》,一个中年富商和一个16岁少女的恋爱故事。他很喜欢伍迪·艾伦,比如说伍迪·艾伦最新任的老婆是他的养女,伍迪·艾伦片子里多角恋、萝莉控的性观念和奇怪的性幻想跟他一模一样。 他有潜在的洛丽塔情结。他会找相似价值观念的文艺作品,从中捕风捉影地搜寻满足自己性需求的东西。然后非要分享给我,让我跟他意见一致,文学、电影品味什么都跟他一样。其实我觉得这很病态,但是我当时就被他洗脑成觉得这些真的很好很浪漫呢。他还发了大量强调女贞主题的哲学和文学作品、电影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论文给我看,鼓励女性禁欲主义。 他在学术写作上语言犀利、发文高频。每次对峙他都搬出一套套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道理反驳我,试图让我确信是我的问题,接着把这些问题归因到我的家庭背景和学校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