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 《光明日报》 罗文泽
背景:近日,中山大学学生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其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公告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中山大学圆你部级领导梦”,更多网友则认为这是对大学精神的一种讽刺。 观点摘要:高校的行政化状况早已不是新闻,去行政化的呼声也已经喊了很多年。不是没有中央精神,不是没有政策部署,但实行过程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步履维艰。公众对于高校去行政化推进艰难的司空见惯,与对部分学校学生会任命干部官本位做法的普遍反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可否认,行政化、官本位对一些学生会或学生干部是有影响的。虽然说,学生群体的处境相对被动,处于承担这一行政化思维产物的末端,把板子打到学生会和学生身上有失公允,但作为当事一方,部分学生在面对舆论批评时主动跳出来否认指责、理直气壮、狡辩护短,就非常值得深思了。学生会这一组织及其运作方式给当前高校学生的基本价值判断带来的长远影响,恐怕是人们最为担心之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此次事件引起巨大波澜的根本原因。 别让“伪科普”伤了真感情 7月20日 《工人日报》 杨玉龙 背景:据新华社报道,在不少中老年人微信朋友圈,往往能看到大量所谓“科学研究表明”文章。开头都“科普范儿”,然而不久就画风突变,大肆推销保健品或医疗器械。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伪科普”式虚假医疗广告,大多被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或商家利用,包装宣传其产品或服务。 观点摘要:专业名词、专家解读、数据援引……出自医药公司营销团队、广告公司专业策划或自媒体写手的“科普”网文,看起来很像回事,但这往往是通过数据造假、修改研究文献、套用似是而非的医学理论等手段炮制出来的,极容易给受众带来认知上的混淆。有不少中老年人或多或少有些病痛,看到自身状况与文章中所写一样,很容易选择相信。此外,亲友之间往往还喜欢互相推荐这类文章,甚至劝说按照文章中写的那样做。如果这些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是杜撰的,无疑会误导读者认知,甚至贻误治疗。 面对铺天盖地的这些“科普”信息,若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水准,很难明辨其中的真与假。一些所谓“科普”信息有的附上活生生的案例,有的加上耸人听闻的警示,还有的贴出“救命”方法。如此,就很容易忽悠人。辨别能力有限的中老年人,一旦中了营销套路,极容易破财却又不能免灾。 “5天带薪高温假”测量企业文化资本厚度 7月20日 《燕赵晚报》 杨朝清 背景:近日,浙江杭州市一家公司发布高温放假通知:由于最近持续高温,公司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决定7月30日至8月3日给全体员工放5天带薪年假,祝大家假期愉快!放高温假的消息一出,全厂上下1000多员工欢呼雀跃。 观点摘要:稀缺的“5天带薪高温假”引发不少人的嫉妒羡慕恨,既说明很多人都渴望在高温天气多一些休假时间,也反映出带薪年假在“落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较量不仅是经济资本的竞赛,也包含文化资本的比拼。劳动者并非没有情绪、没有情感的工具,他们也不是永远不知道疲倦的机器人。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里,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不断捆绑与鞭策劳动者,却忽略、漠视了他们正当的利益诉求。一项做到了“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的放假安排,自然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员工们用欢呼雀跃,来表达他们对“5天带薪高温假”的喜爱。 对待员工的态度,测量着一个企业文化资本的厚度。一个懂得关心员工疾苦、愿意成全员工的企业,自然也会受到员工的青睐。说到底,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今天,“员工去哪儿”也会进行比较与权衡。 游泳馆救生员,不能沦为摆设 7月20日 《钱江晚报》 丁家发 背景:随着暑期的到来,许多小区泳池受到家长与孩子的热捧。然而,7月15日,漳州市某小区一名8岁男孩在小区泳池溺亡事件,引起市民对小区游泳池安全监管问题的担心。据媒体报道,眼下大部分小区的泳池均对外承包经营,很多小区泳池的救生人员不足,且有些救生员无资格证,甚至有兼职学生当救生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观点摘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游泳场馆必须按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救生员,在场馆随时观察泳池内情况,一旦游泳者发生溺水等意外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施救,保障游泳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然而,有不少游泳场馆经营者的安全意识淡薄,或是抱着侥幸心理,或是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往往误以为一个人只要熟练掌握游泳知识,就可以担任泳池的救生员,大不了对临时招聘的救生员进行简单培训就上岗了。这是极大的认识误区,也为泳池安全留下沉重隐患。 各地监管部门对没有配备相应比例或合格救生员的游泳场馆,应当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凡是整改不到位的游泳场馆,坚决予以关停和禁止营业。卫生防疫部门也要做好泳池水质及环境卫生的日常检查、抽查,泳池水质不达标或卫生环境差的,也要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吊销相关资质和许可,不让泳池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从而充分保证游泳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全国已进入三伏高温天气,各地游泳场馆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每年各地时而都会发生泳池溺水事件,教训惨痛。游泳者也应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家长带孩子前往游泳场馆游泳,为防不测,视线千万不要离开孩子,特别是不要只顾自己玩手机。游泳场馆一定要聘请合格的救生员持证上岗,并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只有严格按照资质要求,严守安全防线,才不会留下漏洞,自酿苦果。(华峰 辑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