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英在帮助顾客挑选衣服。 通讯员左大中 河北新闻网驻沧州记者韩泽祥 文/图 献县泰昌购物中心中老年服装专柜,店主杨春英时而帮顾客挑选衣服,时而打理服装,空闲时还跟周边商户唠家常,商场内不时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可谁曾想到,现在阳光的她经历过怎样的坎坷和无助。 父亲病逝,19岁女孩扛起生活重担 今年48岁的杨春英是献县乐寿镇南街村一名普通农家妇女,她嗓门儿大,笑声爽朗,虽近知天命之年,但她的衣着打扮和不凡的气质让她看起来精神百倍。 杨春英的娘家在乐寿镇吕庄村,她有一个欢乐的童年,父母健康,自己和弟弟无忧无虑,生活虽然并不是十分富裕,但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幸福的生活在杨春英19岁那年戛然而止,父亲因病去世,一家人陷入了无尽的伤悲。哥哥和姐姐已经结婚成家,杨春英和弟弟守着母亲生活,她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担,打工照顾身体羸弱的母亲,照看求学的弟弟。 “那年我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不再是无知无畏的孩子,要为家庭着想、为老人着想。”杨春英说,无论年龄多大,没了父亲,感觉就像没有了可依靠的大山,像一棵无助的小草。 婚后无助,守着重病女儿困在京城 21岁时,杨春英经人介绍嫁给了乐寿镇南街村的韩占营。丈夫是个朴实憨厚的人,夫妻俩依靠经营小生意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平静而祥和。随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先后出生,平静的家庭增添了无穷的欢乐,夫妻俩过日子更有干劲儿了。 就在杨春英全身心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时,厄运又袭向这个柔弱的女子。2006年,杨春英的二女儿突患白血病,她感觉天昏地暗,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带着女儿连夜赶往北京的医院,按照治疗方案,女儿开始化疗。一个疗程后,杨春英东借西凑的3万元花光了。为了女儿的第二个疗程,杨春英再次回家筹钱,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只筹到8000元,这些钱仅够女儿一星期的化疗费用。在最艰难时,她曾想到过放弃。当病友们得知她的情况后,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同病室的病友袁阿姨慷慨解囊借给她2万元钱,使得女儿顺利进行了第二个疗程的化疗。 困难中也有希望。治疗白血病的最好办法是骨髓移植,经检查,杨春英两个女儿的骨髓配型相符。得知这一结果,一家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可是,26万元的手术费用再次令杨春英一家陷入了困境。 “只要能把闺女救活,我们什么都可以不要。”杨春英一咬牙将住了多年的房子卖掉了。2008年1月18日,二女儿勇敢地躺到了手术台上,骨髓移植手术非常成功。如今,二女儿病症全消,练习书画小有所成,开始了新的生活。 连遭厄运,农家女昂头挺胸向前 二女儿的病治愈后,杨春英寻思着找一个合适的致富项目。她经过多方联络和考察市场,觉得无公害蔬菜种植、销售是个前景广阔的行当。她注册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研究单位,一头连着本地的蔬菜种植户,成立仅半年就吸纳会员2000多人,请专家讲课十多次,为种植户解决技术等各种难题近百个,使菜农真正尝到了甜头。 “当年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多个品种的蔬菜,使我们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名气很大,我们的蔬菜在京津港澳等地的市场上也成了抢手货。”说起当年自己的财富故事,杨春英笑了。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正当杨春英要在蔬菜市场大展宏图时,有一次因为没把握好市场行情,合作社赔了,她又被挤到了人生的悬崖边上。后来,她卖过保健品、经营过书画、开过快递公司,有的项目效果一般,有的无疾而终。 接连的打击和失败,让杨春英怀疑自己不该这么“闯”。“婆婆和丈夫在县城小南街卖饼条、小凉菜,我也跟着卖过几天,但自己觉得不是做‘小买卖’的人,要勇敢地闯下去,不信自己闯不出个艳阳天!”杨春英紧握拳头。 生活给我以磨难,我报之以微笑 今年5月,杨春英打听到泰昌购物中心五楼有个柜台要转租,经过考察,她觉得自己有推销能力强的优势,卖服装肯定能行。“我这几年注重减肥,中等偏上的消瘦身材,同行说我是天生的中老年模特。”杨春英捂着嘴哈哈大笑起来。现在,她的服装柜台已小有起色,每天顾客盈门,儿女健康快乐,家庭幸福和睦,这些都让她满意、知足。 此外,杨春英善良正直、心细如发,她受过别人的帮助,总是记着别人对她的好,只要有条件和机会就回报社会、帮助别人,只要工作不忙就参加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 风雨过后是彩虹。如今的杨春英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生活。“生活给我以磨难,我报之以微笑。”作为生活的强者,杨春英一如从前般爱笑、爱美,活得滋润、活得洒脱,活出了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