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农历六月初十 封面图:“科学研究表明,肾虚分阳虚、阴虚、阴阳双虚……89%的男人补肾越补越虚。”“权威专家披露,超过140多种疾病与全身性湿气有关。”……在不少中老年人微信朋友圈,往往能看到转发的大量所谓“科学研究表明”文章。开头都“科普范儿”,充斥高深晦涩的专业名词、“重量级”专家解读、“权威”数据援引。然而不久就画风突变,大肆推销某种药品或者医疗器械。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伪科普”式虚假医疗广告,大多集中于两性疾病、健康养生等领域,被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或商家利用,包装宣传其产品或服务。详阅本期微刊 --微刊导读-- 【微热点】 ▲调查发现“伪科普”网文有三大特点 ▲房地产广告隐藏哪些真实"潜台词"? ▲暑期出游季:儿童票标准"各行其是" ▲重庆五旬教师背着八旬岳父看世界 【温馨提示】 本页为目录,请按手机相应键阅读下页内容,编辑gxb发送至10658000,可订阅广西手机报。浏览广西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访问手机广西网。手机报无法接收自助排障方法:1.关开机并删除部分旧信息;2.发送短信“BF”至10658000补发24小时内未成功接收的手机报;3.更换至另一部彩信手机再试;4.如尝试以上操作仍接收不到,建议您移步沟通100营业厅处理。 【微关注】 父母朋友圈里疯转的“科学网文”这样炮制 --------- 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几年,网络社交媒体流行一种“伪科普”式的广告,打着科普的幌子,瞄准一些热衷于养生或者病急乱投医的中老年人,推行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或所谓“新科技”医疗产品和服务。据调查,“伪科普”网文有三大特点:利用日常经验编织科学神话;援引国外研究数据显示权威;以科技术语和国际荣誉吸引眼球。比如,有一篇“伪科普”网文堆砌医疗术语包装出的“醋泡食品”自称可治疗中风、风湿、偏瘫、脑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药品数据库里根本查不到相关信息,却被渲染成“神药”来宣传推销。 >>真相:数据不管真假只选有利的 据了解,“科普网文”多半出自医药公司本身的营销团队、广告公司的专业策划或是自媒体写手。一位广告公司资深策划人沈先生透露,有的商家要求用“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成果包装产品,使消费者更加信服,于是,广告策划者千方百计通过大数据造假、修改国外研究文献、套用似是而非的医学理论等各种手段炮制文章。沈先生说,信息纷繁复杂,我们只选择对产品有利的数据,有的“科学网文”直接从国外研究期刊上“扒”论文,歪曲观点或者张冠李戴。此外,记者发现,不少“科普”文章号称从中医角度进行宣传,依靠所谓中医名家坐镇。一些医生表示,由于西医用药都是有指征的,有明确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中医的理念方法相对宽泛、综合,容易被“科普文”所利用,进行似是而非的虚假信息传播。 >>专家:平台需加强文章审核 虚假医疗广告推销的产品,很多对患者的肝脏、肾脏、心血管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目前,以这类“伪科普”虚假医疗广告为代表的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不少“伪科普”其实是真广告。专家建议,自媒体平台要对发布的文章加强审核,通过关键词屏蔽、黑名单提醒等方式控制伪科普的传播,相关部门应主动监测这类违法虚假广告,拓宽举报渠道,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这些不法商家的违法成本,深挖背后的广告主、经营者和发布者,追究其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此外,专家也建议卫生部门应注重科普宣教和疾病预防,使广大民众提高甄别虚假医疗信息的能力。 【微观察】 房地产“高大上”广告词隐藏哪些真实“潜台词”? --------- “10分钟到高铁站”实际需要开车跑30分钟,“入住读名校”仅仅是销售噱头,“稀缺楼盘”也许意味着位置偏僻,“水景园林”实际上是小区里有个小水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房地产“高大上”广告词背后,隐藏着哪些真实的“潜台词”?这些广告词是如何炮制的?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房地产忽悠套路多多,如以时间标示距离,夸大交通便利;买房读名校,实则是违规“放空炮”;动辄“第一”“最”,不少是胡吹;忽悠投资稳赚,违法宣传升值回报,南宁市曾查处“30年超长摇钱树,头3年收益率达36%以上,高收益投资”等违规承诺。 >>“高大上”广告背后的“潜台词”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广告语,背后蕴含着另外的“潜台词”。例如“稀缺楼盘,坐拥宁静”可能是“项目比较偏僻,周边人气不足”;“千亩大盘,成熟社区”可能是“开发周期比较长”;“湖景洋房,水景园林”可能是“小区里可能有个小水坑,坑边可能有围栏”;“24小时管家式服务”可能是“有保安”。此外,广告商为规避监管千方百计打擦边球。“比如,房地产广告不让提学区房,那我们就说‘读书声声声入耳’;如果地铁站点尚在规划,那就把规划中这三个字印得尽可能小,最好让人看不到。”在京津冀地区从事数十年房地产广告工作的王先生说。 >>如何加强房地产广告监管? 专家表示,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人们购房的时候只能主要看广告,具体房子情况如何要等到一两年甚至数年交房了才知道,这就给房地产违法虚假广告提供了生存土壤,也增加了购房者维权的难度。专家建议,首先要对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虚假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同时,要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追责;对于打擦边球、以潜台词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要严肃处理。此外,专家提醒,购房者应增强对房地产广告信息的鉴别能力,购买房子要注意了解开发商的资质、地理环境和房屋质量,不要被天花乱坠的广告吹嘘所误导。 【暑期生活】 暑期出游高峰季 儿童票标准“各行其是” --------- 暑假出游高峰期,儿童票标准成为居民热议的话题。免票、半票还是全票的标准是身高还是年龄?身高线和年龄段怎么划分?记者调查发现,儿童票的衡量标准在各地“各行其是”,颇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根据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通知》,各地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游览参观点,对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2米及以下的儿童实行免票。但具体到不同的省份,标准并不一样。记者从不少景区了解到,尽管地方规定既可看身高也可看年龄,但具体到景区售票和检票环节,身高往往是主要的判断标准。一些景区表示,如果执行看年龄的标准,需要游客随身携带儿童的户口簿等年龄证明,相对不方便,而且遇上了“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按年龄的查验方式容易造成检票通道的堵塞,影响其他游客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