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容闳与古今 未有之事 这是一个亲切而忧伤的故事。 故事得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开始。 公元1854年,香山县南屏镇人容闳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一直到1871年9月,他用了整整17年的时间,殚精竭虑,苦心孤诣,致力推动中国政府向海外派遣留学生计划,在一批致力于革新图强的改革派官员的支持下,朝廷终于在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曾国藩和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两人联名的会奏批示:依议,钦此。在这个被鲁迅先生形容为“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的艰难时代”,容闳用坚韧不拨的奋斗和漫长等待,成就了一件从来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古老帝国一件“石破天惊”,史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如今,容闳的名字已经被后人永远铭刻在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 从1872年夏天至1875年,大清一共四批共120名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幼童,被选派赴美留学。他们分四批从上海乘坐轮船,历时25天,跨海行程32000多里,穿越大半个地球,来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个叫春田的小镇,分别入住麻省和康州沿河谷地带的40多户美国家庭,准备开始为期15-20年的留学生活。 在120位幼童中,确知有39位来至容闳的家乡——广东香山县,其第一批13人,第二批12人,第三批6人,第四批8人。香山幼童从此成为留美幼童一个独特的群体,其地域的集中性以及这个群体对近代留学运动乃至对整个近代中国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了公众极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事件。但是一百多年来,除了留美幼童中的詹天佑——他作为中国铁路开拓者的故事为世人所熟知外,大多香山幼童留学美国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存封于青灯黄卷之中。 一直到1972年7月25日,在美国纽黑文任教的华裔学者高宗鲁先生投书《纽黑文记事报》,感慨中国幼童留美的历史已经过去了整整百年,这段历史才渐渐浮出水面。此后,中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留美幼童的故事开始引起国内的高度关注。穿越历史的迷雾,拂去故纸堆里的封尘,香山幼童的故事也渐渐变得清晰和生动。在那个年代,出国留学并不见得是一件时髦的事,在普通百姓中,他们相信“彼邦据说都是一些尚未开化的野蛮人”。尽管清政府已刻意要求选拔学生不分满汉,却不见一个八旗子弟或汉人高官子弟报名,而香山子弟却占了留学幼童的1/3,这固然与容闳作为“香山人”关系至为密切。派遣留学生计划实施后,容闳即被任命为留美事务局副总监,在招生困难的情况下,他很自然把眼光投向了毗邻的澳门以及风气早开的故乡。事实上,在乡民面前,他自己就是“出洋肄业”活生生的例子。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当年,香山县境伸出珠江口外,海陆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1317年,香山南部的浪白澳(今珠海市)南水镇被明朝划定为外国商船和贸易的港口。明中叶以后,香山已经成为海商萃聚之地,长期与海外交流沟通,增强了香山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能力,也培育了不固于内的开放意识。香山幼童高度的地域集中性,与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不无关系,也因此而使香山成为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发祥地。 新大陆,生死末卜的探险 我们无法想象,大多数幼童的父母对即将远赴万里之外,传说中随处都是“挖人心,剜人眼,制造大炮”的谜一样的国家,而且要开始十几年独自生活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是何等的牵挂。从当年的家长与政府签订的具结(合同)中,我们看到了“听从中国派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瘟疫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这样的文字。香山幼童李恩富在他早年出版的回忆录中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字,描述他向母亲告别的场面。“我没有拥抱她,也没有亲吻她,这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是不体面的做法,我所做的就是向母亲磕了四个头,她装出很高兴的样子,但我能看见泪水在她眼睛里打转,她嘱咐我要做个好孩子,经常给家里来信”。对39位香山幼童的父母来说,这次远行无疑是幼童人生中一次充满希望而又生死未卜的探险。 当香山幼童踏足美国的土地,美国立国还不足百年。新大陆的开发以及轰隆而至的火车时代刚刚到来。这个正在开足马力加速工业化的国家,让所有幼童看得目瞪口呆。很快,入住美国家庭的香山幼童,沐浴着新大陆和煦的阳光,吸吮着自由的空气,慢慢长大。 香山幼童被分散在康州和麻省不同的中学。在春田河谷与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一份1876年6月23日上午,春田一次纪念会的学生演出节目单。当年,能够登台表演的学生,都必须是学校最杰出的代表。通常,这些演讲都会受到当地媒体极大的关注,是城镇里每年一度的盛事。在四个由中国学生担纲的节目中,竟然有三个是香山籍幼童。其中第二个节目的表演者是香山幼童钟文耀,他用原文朗读了古希腊史学家色诺芬的作品选段。 第四个节目是香山幼童张康仁,他用英文一字不漏地朗诵了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的作品选段。 第八个节目是香山幼童钟俊成。他甫一上台,就以激昂铿锵的语言,演说了他自己的文章《中国之未来》。尽管我们无法找到钟俊成演讲的所有文字,但是想象一下,当大洋彼岸的同龄孩子还留在私塾里读《四书》《五经》,为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而拼命。而远在新大陆的异国他乡,香山幼童已经睁眼看世界,畅想“中国之未来”,能不令人感叹吗? 第二年春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演讲。尽管天气恶劣,却丝毫没有阻挡住人们观看演讲的热情。该市的《每日论坛报》为此曾作了精彩的报道。报道说,来至中国广东的香山幼童蔡绍基是这次典礼中的明星。这一年蔡绍基演讲的题目是“鸦片贸易”。他在演讲中展示了一位鸦片瘾君子的生前和死后的可怕照片,接着,他义愤填膺地说到“出售这些毒品给一个人比用刀谋杀他还要恶劣,大英帝国以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实在罪孽深重”。最后,他愤慨地说,中国没有死,她只是睡着了,她始终将会醒来,并骄傲地屹立于世界。 这一年,蔡绍基才19岁!而在这些被认为是杰出的幼童中,有的来到美国的时间才刚刚一两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