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山西天鎮縣:黨建引領脫貧加速

山西天鎮縣:黨建引領脫貧加速

时间:2018-07-20 21:2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原標題:黨建引領 脫貧加速

天鎮縣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是山西省36個國定貧困縣和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貧困村126個、貧困人口2.16萬戶5.19萬人,這是天鎮縣的脫貧攻堅賬本,也是邁向全面小康的現實考驗。

近年來,天鎮縣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惠民生,把黨建最大政績和脫貧頭號民生高度融合,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2017年,全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8元,同比增長12.5%,脫貧攻堅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解放思想,開足馬力

“每年看糖尿病的醫藥費報銷一半,改造的新房正蓋著呢,一間房自己出3500塊,合適。”南高崖鄉南高崖村貧困戶李愛說,“跟以前比,現在這日子就挺好。”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准,基本保障政府兜底,今年,增收的心頭大事也有了著落。

南高崖鄉是天鎮縣最偏遠的鄉,海拔1400米以上,無霜期短,水澆地少。過去,鄉親們以種植土豆、小雜糧為主,靠天吃飯、廣種薄收,加上近年行情不好,忙碌一年也掙不下幾個錢。

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鄉黨委政府主動出擊,了解到鄉裡的氣候條件適合發展中藥材種植,聯系上山西福泰泉中藥材公司開展合作,在全鄉每個村規劃了300-500畝甘草、黃芪的種植,預計每畝產值可達7000元,產生的收益將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均分配。

“鋤草的時候,組織村民來一起干,大家還能增加一份務工收入。”群山環抱的黃土地裡,鄉長李雁東邊說邊看著腳下冒芽的甘草苗,“村裡多是中老年人,缺乏脫貧增收的路子,鄉裡必須扛起擔子,引領大家發展產業。”

脫貧攻堅是實打實的事情,破除“等靠要”,干部要帶頭干起來。走在天鎮,不少干部告訴記者,現在的工作狀態是5+2、白加黑、雨夾雪,大家都鉚足了勁兒抓脫貧,不達目標不收兵。

“打贏脫貧攻堅戰,把黨的好政策落實到基層,靠的就是干部真抓實干、大干快干的勁頭。”縣委書記王建江深刻體會到。天鎮縣圍繞激發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方面,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及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的學習培訓,讓大家定准目標、瞄准靶心,另一方面,組織干部走出去考察學習,促進干部解放思想、改進工作。

今年4月,縣裡組織縣直部門負責人和鄉鎮黨委書記前往貴州赤水考察學習,干部們直觀地看到了差距:“那裡的干部,做匯報不拿稿子,講政策如數家珍,談工作一清二楚,自己要趕緊加油充電、補齊短板,決不能掉鏈子。”

通過實地考察,大家感到了壓力,也學到了務實管用的方法:“赤水針對隱瞞收入、住房,爭當貧困戶、爭要扶貧政策的,給予痛擊,淨化了社會風氣。”以前,有的干部對精准識別有畏難情緒,不敢動真碰硬,這次學習回來后,干部嚴把貧困標准,扎實推進精准扶貧動態調整工作,逐村逐戶嚴格比對,確保貧困對象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

責任壓實、壓實、再壓實

“距離脫貧摘帽滿打滿算也就是600天,縣委從現在起開展六個‘百日會戰’,目標細化到月、工作安排到天、任務落實到人。”5月21日,天鎮縣召開脫貧攻堅集體約談會,縣委書記王建江一席動員,全縣干部立刻感受到“水緊魚跳”的攻堅氛圍。

就在此前半個月,針對扶貧領域的問題,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對包括天鎮在內的6個貧困縣書記和相關單位黨政“一把手”進行了集體約談。

層層約談,為的就是擰緊責任“發條”。“我們在全縣構建脫貧攻堅三級指揮體系和責任體系。”王建江介紹,縣裡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縣委書記、縣長為總指揮,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為執行指揮長,下設10個工作組﹔鄉鎮包點縣領導為鄉鎮指揮長,鄉鎮書記、鄉鎮長為執行指揮長﹔鄉鎮包村干部是村級指揮長。縣指揮部每月召開1次例會,包聯縣領導每周到村督查指導1次,工作組每周召開1次會議研究部署工作。

“就是要把責任壓實、壓實、再壓實。”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謝日升說,嚴密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傳導了壓力,形成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局面。去年以來,縣裡提拔一線扶貧干部12名,干部的工作勁頭明顯上來了。

為保証盡銳出戰,天鎮縣精心選派“三支隊伍”,要求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常態化駐村,鄉鎮包村干部每星期至少到村開展三天工作,全面推進小食堂、小澡堂、小圖書館等“五小”建設,將駐村補貼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10000元,讓干部有條件、有激情駐村幫扶。目前,省市縣駐村幫扶干部573人活躍在田間地頭、奮戰在一線,去年以來引進資金3000多萬元,通過發展合作社、實施扶貧項目,全縣行政村集體經濟全部實現破零。

脫貧攻堅是作風能力的試金石,也是培養干部的大舞台,身處“邊緣部門”的年輕干部也有了投身一線的機會。天鎮縣從全縣機關單位篩選出44名年輕干部編成6個“黨建促脫貧小分隊”,交流輪崗使用,發揮先鋒隊作用,專門攻克產業扶貧、異地搬遷等硬骨頭。“萬家樂”移民新區是易地搬遷的重點工程,“異地黨員小分隊”進村入戶摸底動員,講政策、算大賬、消顧慮,小區從立項、動遷到開工建設隻用了短短3個月時間。同時,“招商黨員小分隊”招回來的脫貧產業項目也放在新建小區,解決了移民搬遷后續脫貧問題。

幫建一個好支部

從天鎮縣城往西南方向18公裡,就到了賈家屯鄉塔兒村。這是一個典型的丘陵山村,溝壑縱橫,十年九旱。過去,全村人都住窯洞,村容村貌就更別提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全村的真實寫照。

如今,走進村子,平整的水泥路寬敞干淨,明亮的大瓦房排列整齊。來到村支部,一塊“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的金色牌匾立在窗邊。窮山溝變成美麗新農村,全都因為一個人,那就是任過鄉長、縣扶貧辦書記,在花甲之年回村的韓福財。

他2011年回到塔兒村任黨支部書記,整頓提升村“兩委”班子,抓基層、強黨建、促脫貧,帶領村民組建合作社發展經濟林和規模養殖,完成了移民搬遷和舊村復墾,建起了多村一站的光伏電站,全村於2015年整村脫貧。

脫貧攻堅,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近年來,天鎮縣把村“兩委”帶頭人隊伍建設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結合村“兩委”換屆,採取縣鄉機關選派、鄰村干部跨任、優秀人才回村等方式,選優配強帶頭人。當過兵、辦過企業、在省直機關工作過的范政,從同煤集團回到趙家溝鄉后峪堡村當選支部書記,積極聯系龍頭企業拓展土豆、小雜糧銷售渠道,並投資1200萬元上馬了尾砂制磚項目,吸收貧困戶進廠打工,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