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访州人社局驻来凤县梅子垭村“尖刀班”

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访州人社局驻来凤县梅子垭村“尖刀班”

时间:2018-07-20 09:1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来凤县旧司镇梅子垭村地处偏远,耕地极少,盘山公路旁的山体大都是风化岩,极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今年2月初,州人社局抽调5名干部组建“尖刀班”进驻梅子垭村,走访调查后拟发展茭白种植、林间养殖藏香猪、生态繁育中华蜜蜂等特色产业。

激励村民返乡创业

“发展产业,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尤其是技术人才。”州人社局党组书记、驻梅子垭村“尖刀班”班长郑开廷说。

今年春节前,梅子垭村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州人社局“尖刀班”梳理出返乡人员名单,挨家挨户走访,不仅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还为他们推介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最终说服30余人返乡创业。

“要带着项目、带着技术、带着感情吸引他们返乡创业。”村党支部书记谭何华说,要让返乡村民有事可做、有业可创,还能照顾到家人。

“尖刀班”利用春节前返乡高峰,将引进的中华蜜蜂养殖技工学校设在梅子垭村委会,开展养蜂技术、蜂产品营销等培训。

村民龙兵阳返乡后,与全州人社部门驻点村的43名村民一道在技工学校学习养蜂技术。“他学得非常快,现在都可以教别人了。”“尖刀班”成员舒大喜夸赞龙兵阳。

“目前已经培育了100多桶中华蜜蜂。”龙兵阳指着山上摆放的密密麻麻的蜂箱表示,他会继续养蜂,还要让在外务工的妻子回乡和他一起养。

茭白种植业是梅子垭村特色产业之一,目前正在试种阶段,已连片种植50亩,分散种植20亩。村民张泽兵返乡前在县城做生意,如今管理着村里的茭白试验示范基地。

消除创业村民顾虑

张孝东在浙江务工15年,由于近年父亲身体不好,一直纠结着“出去”还是“留下”。“他们希望我留下来养殖藏香猪,但我以前没有接触过。”张孝东起初顾虑重重。

为打消张孝东的疑虑,郑开廷带领“尖刀班”成员频繁出现在张孝东的田里、家里……“刘备是三顾茅庐,而他们是七顾。他们给我算了一笔账,按照藏香猪的市场价格,比起在外打工强多了。”张孝东说,“尖刀班”除了给他讲解国家惠民政策外,更希望他能留下来创业,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参加了“尖刀班”组织的考察,了解到藏香猪养殖前景后,今年3月,张孝东着手建厂买猪。他买了120余头藏香猪,承包了400亩山林。养殖期间,“尖刀班”请来来凤县畜牧局的养殖技术人员对他进行指导。“现在已繁育80多头小猪仔了。”张孝东喜不自禁。

夯实村民脱贫基础

为什么要留住张孝东、龙兵阳等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走访发现,他们不仅踏实肯干,更重要的是他们想改变梅子垭村的面貌。”舒大喜说,返乡村民发展产业带来的变化,其他村民看在眼里,激发了大家摆脱贫困的积极性。

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村民脱贫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是必由之路。“尖刀班”在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上开动脑筋,发展空中养殖,售卖蜂种,在茭白种植基地套养麻鸭和泥鳅,种植黄柏、太极参等中药材。他们还引进“恩施女儿城创途孵化器”,带动村民编制小背篓等传统工艺品,不仅增加贫困户收入,还让濒临失传的竹篾编织技艺得到传承。

旅游产业也被“尖刀班”纳入规划,将聘请文旅专家为梅子垭村“量身定制”以国学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返乡村民提供打拼的天地和实现梦想的基础,带动全体村民致富。”郑开廷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