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16亿元的外卖垃圾是门好生意吗?

16亿元的外卖垃圾是门好生意吗?

时间:2018-07-19 02:2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每到午饭时间,各大写字楼下就会被争分夺秒的外卖小哥包围,随着一个个外卖被送到公司白领的手上,大约在25分钟之后,这些废弃的塑料餐盒和塑料袋就会被丢到垃圾箱里,而这些外卖垃圾的价值大约是——16亿元。

  16亿元怎么来的?以2017年中国互联餐饮市场订单量55.7亿来计算,一年下来将有20.1万吨的透明PP外卖餐盒产生,再以每吨8,000元人币为标准,就有了这个结果。 而在这16亿元外卖垃圾的背后,既有环境难以负担的污染问题,也暗含潜在的商业价值。

  一方面,当外卖渐渐成为现代人的便利生活方式和主流餐饮消费习惯时,外卖垃圾也成了制造污染的源头之一,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外卖垃圾的特殊性——相对比较零散、塑料制造成本低廉、回收的经济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外卖垃圾基本无人回收,最终形成“白色垃圾”越堆越多的恶性循环,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有报道称,外卖平台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万平方米,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

  面对污染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从污染源头开始入手封杀。其实,早在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就发布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如今,尽管“限塑令”已经发布10年了,外卖行业却并不在“限塑令”的范围之内,这未免有些尴尬。

  对诸多商家和消费者而言,“减塑”没那么容易实现,这可能和中餐本身的特质有关。很多餐饮企业解释道,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虽然目前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容易渗水渗油、使米饭粘连,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而且,一味地强制让那些把外卖当成生活“必备品”的消费者,为了避免环境污染而减少订外卖,似乎也显得不够通情达理。即使真的有人愿意以此行动来支持,也会为外卖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