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一个CEO的认知边界就是公司的边界

一个CEO的认知边界就是公司的边界

时间:2018-07-18 16:4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当下,中国的创业热潮与企业全球化战略并行奔跑,人才的晋升需求与企业对于高端人才的渴望同时被引爆。对于各类招聘平台来说,这难得的机遇。从PC时代起家的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和前程无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拉勾网、BOSS直聘等,中国在互联网招聘领域探索了近20年,却难有超百亿美元的司出现。

 

1.猎头和企业双向带动

 

「突然之间,一大波民营企业全爆发了!」戴科彬对新经济100人说。他穿着熨烫平整的白色衬衫和深灰色西装,笔直地坐着。戴科彬在宝洁工作了五年,期间民营企业的大量崛起冲击宝洁的市场份额,他看到了外企未来的天花板。2006年,戴科彬的上司辞职并给他推荐了linkedIn,他发现中国有大量的职场人士和他一样职业需求得不到满足,急需一个成长平台。不久后,戴科彬辞职,先在中华英才网找职位,一进去就是乱七八糟的广告,难以联系雇主。后来又想办法联系猎头,对方在暗处,自己在明处,沟通也十分困难。

 

为什么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仍无法满足这个市场?「这是一个双边竞争模型。」戴科彬在桌上上比划出两端,人才端高度分散且低频,企业端用工要求不标准,且个性化很强。企业用户到任一招聘平台上,不可能百分之百满意,也没有一家平台能很好满足两边的需求。因此,这个领域还没有出现寡头垄断的现象。

 

互联网招聘1.0时代把线下招聘会搬到线上,通过在网上发布广告、职位等进行信息撮合,匹配效率不高。另外,信息撮合只能满足初级求职者的招聘需求,他们往往以主动求职为主,强调工具和信息的运用。但越往上走,人才求职越被动。戴科彬用金字塔结构来解释中国的人才流动,从蓝领、白领到金领,越高级的人才往往是等着别人「猎」的,而不是自己去「寻」的。

 

这给猎头带来广阔的空间,猎头通过咨询和定位给企业推荐合适的人才。1992年,第一家猎头司在国内成立分部,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招聘平台近二十年的发展史,中国猎头企业数量有增无减。光辉国际、科锐国际等高端猎头企业相继杀入,但中国高端人才的招聘需求仍未满足。

 

2008年,戴科彬自己凑了一点钱加上58集团CEO姚劲波的帮助,和联合创始人兼CTO陈兴茂开始创业,猎聘网前身为猎头网,试图将猎头引入进来,建立一个以企业、猎头、人才三方为主体的全新招聘模式。不巧,创立不久后遇到金融危机。为了让公司活下去,戴科彬决定白天见客户,给企业提供猎头服务活下来,晚上干互联网。他用「全民皆兵」来形容当时的状态,从前台到财务都去做销售,一个企业客户能收3000元的年费。

 

2011年,猎聘正式上线,同年拿到了经纬1000多万元的投资。同年618日,猎聘正式推出「五月花」项目,把企业(Business)、猎头(Headhunter)和个人(Consumer)的「BHC」模式正式搬到了互联网。猎聘通过引进猎头,拉动个人用户增长,委托猎头招聘的同时也能提高企业对于职位候选人的满意度,从而拉动企业用户增长。

 

传统招聘流程需要经过:职位发布、简历、意向沟通、面试、入职、过保用期等系列流程。在猎聘平台上,采用自身研发的「快系」猎头式招聘产品后,大约有85%-90%的候选人进入沟通环节,60%-70%的人进入面试,最终有30%-40%的人能够成功入职。

 

大部分招聘企业都无法得知候选人入职信息,网络招聘1.0时代只能追踪到简历阶段,猎头服务能够追踪至过保。猎聘为了打造全闭环追踪流程,相继推出面试快、入职快等产品,能够继续跟进候选人的招聘信息。

 

如果候选人成功到场面试,经过企业和候选人双方确认,猎聘会把企业在平台上支付的费用按比例分给猎头,候选人顺利入职的话,猎聘会支付更高额的费用。一方面,猎聘既可以通过面试快、入职快等产品得到反馈;另一方面,猎头也可以据此拿到提成,成为猎聘招聘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据猎头公司——南方新华公司董事长张勇介绍,企业会在平台上发布招聘需求,猎头公司抢单。猎聘对猎头进行评估,抢单成功的猎头公司会向企业推荐几名候选人。张勇介绍,南方新华从2015年开始与猎聘合作。目前,公司超过50%以上的销售单子都来源于猎聘,「我们与猎聘的关系类似于唇亡齿寒,如果猎聘的客户质量不行,我们也会受到影响。」

 

戴科彬告诉新经济100人,平台上聚集的企业用户有50多万家,实名认证猎头达20多万,个人注册用户超3800万。

 

2.用价值观管理团队

 

2011年底,推出「BHC」模式的猎聘急需品牌推广。戴科彬找到了江南春,两人一拍即合。这是猎聘成立以来花钱最大胆的一次。刚到账的A1000多万元,在分众打广告就花了500万元。幸运的是,这500万没白花。猎聘的商业变现模式很清晰,一方面发展大量的线下销售团队扩充企业用户,由企业用户付费。另一方面吸引猎头入驻,将猎头作为人才招聘团队的服务供应商,满足企业客户的招聘需求。

 

「像一把利刃一样刺入整个中国网络招聘的红海。」戴科彬说。

 

据胡海峰介绍,猎聘2012年收入5000万元,20131亿元。2013年,猎聘在全国开了四家分公司,每开一家,总部就会送上「天道酬勤」的牌匾。销售团队快速扩充,导致平均每家分公司一年搬家两到三次。从2013年到2015年,猎聘从300多人增长至2000多人,团队管理问题如冰山一角,逐渐显露。销售团队互相之间抢单子、内部搞派系斗争、为了销售指标弄虚作假等问题让戴科彬几近崩溃,他双手抓着头发,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