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宁马同城】安徽江苏最相亲相爱又神奇的两个乡镇,全部都在马鞍山!》 这里的百姓,彼此融入、不分苏皖。 游客行走其间, 若不是矗立在边界线上的那块界牌, 没有人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江苏还是在安徽。 1 乌江镇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 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 乌江社区(原乌江镇)仅一河之隔, 为安徽省东大门,八百里皖江第一镇。 乌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霸王祠、青石板老街、广圣寺、鼓楼、钟亭、牌坊等古迹。提到乌江的文化,离不开作为文化之本和重要象征的霸王文化。千百年来,西楚霸王项羽一直是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专家学者凭吊怀古的对象,霸王文化已经成了一种象征。 摄影:李永宏 乌江名人灿若星河。千百年来,崇书尚文蔚然成风,唐代乐府诗人张籍,宋代状元张孝祥、南宋以“能书闻天下”的著名书法家张即之、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戴本孝,民国时期当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百年巨匠”林散之等皆出于此。当今仍活跃书画艺坛的乌江籍人士有李秋水、林筱之、陈有德、韩静、鲍诗度、范雪晴、邵川等,他们都是乌江人民的骄傲。 历年来,乌江镇党委、政府始终重视群众性文化艺术,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书画艺术早已成为该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群众书画队伍不断扩大、群众性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乌江镇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努力推动全镇文化大繁荣、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和谐,扩大了乌江书画名镇的品牌影响力。 2 拥有同样历史记忆的还有丹阳镇。 苏皖两省交界处有两个丹阳镇, 一个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另一个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 两镇毗邻,街道相连,可谓“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为了彼此区分,两地根据南北方位的不同,把安徽这边的丹阳镇叫“南镇”,江苏那边的叫“北镇”。 其实,南镇、北镇在历史上本就是一家。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出游,至云梦、访江下、观藉河,渡梅渚、过丹阳、至钱塘,可见丹阳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并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史记》又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第一批推行郡县制,丹阳就是全国第一批建制县,县的治所在丹阳镇。那时的丹阳县很大,管辖着安徽和江苏两省的广大地区。 汉朝沿袭秦制,丹阳仍为郡县。到了两晋,丹阳县一分为二为丹阳、于湖两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中国,设置当涂县,废于湖县,但丹阳县仍旧保留。唐太宗贞观元年,废丹阳县,所辖地区并入当涂县,于湖和丹阳作为县名相继成为历史。清朝乾隆年间,丹阳镇被一分为二,北属江苏省,南归安徽省,于是就有了“两省共一镇、一镇两丹阳”的局面。 驱车行驶在丹阳南北两镇,路两边“七仙花苑”“七仙广场”“七仙饭店”“七仙街”诸如此类的名称比比皆是。 听着董永七仙女故事长大的丹阳人,崇尚爱情,敢于追求爱情,在他们眼里,爱可以打破地域、物质的局限。也因此,从古到今,南北两镇百姓通婚非常普遍。 同一个市场同样的生活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