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是需要规模与抢占地盘的零售业态,应该用“快功夫”才能快速形成规模,为什么更需要“慢功夫”?便利店到底需要哪些“慢功夫”?又如何培育“慢功夫”?本文就谈谈这三个问题。 一、快与慢是战略性选择以我国台湾地区的7-ELEVEn亏损八年为例,可以引发出一些思考。1978年4月统一企业集资1.9亿元创办了统一超商(PRESIDENT CHAIN STORE CORP.),1979年5月,14家“统一超级商店”同步开幕。1980年2月,经过美国南方公司授权的第一家7-ELEVEn在中国台北诞生,到1986年4月第100家店开张,整整用了六年时间,才开始出现盈利。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两个基本信息:(1)统一超商的7-ELEVEn(包括前期运作“统一超级商店”的两年)连续亏了八年;(2)统一超商在八年亏损期间,已经存在几百家规模的本土便利店,但是他们只在100家门店的经营规模盘整,没有把重点放在规模扩张上,而是集中精力积累7-ELEVEn本土化经验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统一的7-ELEVEn是先总结成功经验,慢慢地开,时刻琢磨,把道理想透了再快速扩张。其实,当时已经有本土强手,最大的便利店系统的门店数甚至有500家,但最后还是7-ELEVEn和Family Mart(全家)分别占第一与第二位。 在1984年上半年,我国台湾的7-ELEVEN已经发展到了70家,但发现存在许多不良店,结果用了半年时间关了1/2店铺。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店开得快,关得也快。一开一关,损失很大。所以,开店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店开出来以后,还有一个管理问题,管理不善,经营质量也不可能提高。便利店的竞争将从数量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这才是便利店真正的竞争。 这段历史业内人士大都知道,但判断则不同。有人据此判断:我国便利店发展得太快了,以为快速开店是造成巨额亏损的根本原因。有人则认为:中国内地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特殊的市场就需要采取非常手段,用常规做法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中国内地的发展背景与7-ELEVEn不同:(1)统一从经营7-ELEVEn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国际品牌,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创立品牌,而是把这个品牌具体化为本土可以接受的便利店模式,所以,总结经验是最关键的。同时,市场空间还很大,所以可以从容地发展。(2)我国便利店是在新世纪初期快速发展起来的,那时候在大城市中已经形成了主导品牌,如在上海,2001年以前,已经形成了五家主导的便利公司,即可的、罗森、联华、良友、85818,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响品牌是第一要务,零售品牌主要是靠口碑传递,而店多服务好就能够建立良好的口碑与品牌形象。所以选择了快速发展战略。 当时,联商网便利店QQ群群主无涯先生问我,“国内的便利店企业大多是采取快速圈地扩张,同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甚至是定位再变化。这是否利大于避?”,我觉得,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这样说,很难说是“对与错”、“利与弊”的问题,一切都由目标、决心、条件、环境与战略决定。成功是战略的成功,失败也是战略的失败。自身条件决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决定发展模式,经营便利店还必须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素养和应变能力,没有持之以恒的发展决心,没有承受巨额亏损的心理准备,没有随需应变的调整改进,思想上就会动摇,战略上就会多变,营运上就会落后,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实战的结果是: (1)开店快了,关店也多。便利店不像大卖场,销售业绩不佳还可以通过促销提升业绩,便利店选址错误就根本没有办法咸鱼翻身,不关店损失会更大。因为消费者对便利店的基本诉求就是“便利”,在快速开店政策推动下,整个公司都会处于一种狂热的状态,结果必然是大量店铺误判,业绩不佳而不得不关闭。 (2)前线快速挺进,后防就出现短板。如培训、人事、商品、营运、系统、配送等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人的问题就更为迫切。一是找不到人,能开店的地方找不到人,找得到人的地方开不了店。二是培训跟不上,影响一线服务。三是人员流动性大,我们在快速开店1000家的三年中,每个月常常流失好几百员工,人事与培训长期满负荷运作,也难以确保员工及时到位。 (3)开关店越多,亏损就越大。以每家便利店投资20万元计算,每关闭一家店至少直接损失10万元,这还不包括前期亏损。大规模盘整,开关频率高,关店总量很大,损失就大;如果小规模盘整,开关频率低,关店总量不大,损失较小。 今天早上,我在微信问来自台湾、曾在上海我们公司主持过5年便利店营销工作的赖正泰先生(现任山西金虎便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您对大陆便利店有何看法?”,他回答了八个字:“急于扩张,不练内功”。我觉得这是很中肯的提醒。 二、便利店的慢功夫及其培育慢功夫其实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公司的“慢功夫”都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远见力(抢占先机)与执行力(贯彻落实)。例如7-ELEVEn的展店、储店与卡店,就是远见力。他们是在实践中形成了这一技术。执行力,主要靠品质,靠一线员工,靠心的服务,前提是规范,规范之外是“用心赢得顾客的心”。 便利店的远见力包括:展店能力、营运营销能力、组织供应链能力(同盟能力)、快速移动能力(物流配送中心不能太大,关键是要快,因为快才会鲜,而鲜是便利店的特点)、新事业发展能力(如开发处女市场)、加盟推广能力、危机管理能力、运用信息的能力。 便利店的执行力包括:迅速开店的能力、门店卡式管理能力(简单标准化的复制能力)、物流配送的复合能力(便利店没有必要什么都做,关键看你是不是能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操作POS设备的系统化工作能力等。 培育便利店的慢功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必须辨别现有的竞争能力。第一,是否稳定?第二,能否给顾客创造利益?第三,能不能商业化?第四,是否具有延伸性?第五,有没有差异化吗?(2)要拟订取得相应的计划,培养核心竞争力,布置核心竞争力,保卫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3)要保持核心竞争力与权力结构一致,否则,核心竞争力会被个别部门的强势淹没,所以要防止整体组织被局部单位改变;(4)总经理必须选出核心竞争力;(5)要防止核心人才的流失导致核心技术的流失;(6)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办法有自然演化、有组织地孵化、联合购并等,公司可以通过购并买另一个拥有它想要的技术能力的公司。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需要培育的,总经理要有这样的意识,并且要有无限的坚持力、忍耐力和承受力。 三、便利店要培育五个方面的慢功夫在远见力与执行力的培育方面,全国各地的便利店都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做法。如上海全家致力于发展地铁沿线的便利店;上海罗森运用区域发展模式大力开拓便利店处女地市场,并致力于自制食品的开发,树立自己的商品特色;东莞美宜佳力推特许加盟;见福便利通过收购兼并迅速扩大规模;山西金虎便利利用“系统性知识判断评估方法”而非“人为个性化思考方法”进行选址,使店铺质量有明显提升,开店速度也大大加快,等等。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有五个方面的改进空间: |
上一篇:西二旗人 像月薪5000一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