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7月14日消息,互联网在线学校三节课发布《2018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从业者生存状况报告》,报告显示上海成为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从业第二大城市,女性多于男性……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劣币驱逐良币”,市场目前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 1、北京市从业者最多,行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 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从业中,有38.3%的人工作地在北京,占比最多,这也基本符合人们的日常认知。上海占比13.1%,成为第二大城市。值得注意的是,非省会城市或地区的从业者仅占6.7%,可以看出,目前来讲,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是一个高度集中于一线城市的行业。 我们再来看行业从业者的感知。北京地区产业集聚的趋势虽然明显,但是认为课程营销是目前行业最大问题的比重却最小,换句话说,课程营销的难度并不是最主要困难。而从业者最少的非省会城市或地区,认为课程营销是主要问题的比重最大。
而从“从业者面临的困难”这个角度上看,北京地区在“课程服务和保障口碑”上的困难显著更大一些。
结合以上,北京地区有比较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竞争激烈,但是市场需求仍较大。同时,课程服务和保障口碑上的压力明显,也就是说单纯提供课程内容、一次性的内容输出本身不足以保持竞争力,而需要更完善的后续服务。而这正式产业升级的表现。 2、从业者平均年龄低于30岁,女性稍多于男性 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行业是年轻职场人的战场。30岁以下的从业者占比80%以上,25岁以下也有36.6%。当然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职位更高、年龄更大、时间更贵的从业者填问卷的可能性低,造成统计偏差。但仍然可以看出,行业的一线从业者年轻化特征明显。
基于此,一个要问的问题是,这么多年轻人是通过何种路径进入知识付费行业的呢? 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在25岁以下的从业者中,有41.98%的人是毕业后直接进入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行业,31.06%是从互联网产品和运营岗位转入。在25-30岁这个年龄段中,占比36.6%的人是从互联网产品或运营转入,是所有路径中占比最大的一个。
另外,统计数据中,56.2%的从业者是女性,略多于男性占比。其中,男性最主要从事的两个岗位是营销、产品设计和研发,而女性最主要从事的岗位是营销、新媒体相关类,但差异不明显。
3、从业者多由互联网产品运营岗转入 所谓“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如果对标传统的商业社会,会涉及到“出版、教育、传媒“三大行业,但是在目前的知识付费领域,从教育和传媒、出版中跳行过来的加起来才只有22.5%,而从互联网产品或运营这一个渠道转过来的就有31.8%。
这说明,知识付费有极强的互联网特性,这一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思维方式与互联网产品或运营更相近,而从传统的教育或者传媒、出版跳转到这个行业反而会有更多的壁垒。 4、训练营成为主要课程形式 以课程+实战+深度点评批改为内容的训练营是占比最多的产品形式。当然对“深度点评、批改”定义的模糊或许会影响到数据情况,但也可以看出目前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市场上,基于课程的后续服务的重要性。 统计了选择“其他”这部分受访者的数据,我们发现训练营之外,最主要的产品形式是系列音频课程、系列视频课程和直播课程。
在课程生产方式上,58.7%的团队采用自有团队生产内容的方式,是占比最大的一类:
5、团队平均半年生产8个以上课程类单品 从课程生产速度来看,过去半年内生产课程在3个以下的团队占比最多,占到31.5%。如果不考虑团队规模,半年内,平均每个团队生产课程类单品大约在8-9个。
调查也显示,自有团队研发课程的课程生产速度比较显著地低于与外部老师合作研发课程的速度。
尽管自有团队研发课程速度较慢,但另外一个有趣的数据是,内容完全依赖老师完成的课程生产速度远低于和老师深度磨课的速度,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是,当企业找外部的老师合作,越是投入到更多精力磨课,双方越是会寻求效率的提升,降低时间成本。
6、劣币驱逐良币是行业最大问题 在从业者眼中,目前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领域最大的问题是课程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也反应出来目前行业内大家普遍的焦虑。
这种焦虑与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行业的特性相关。付费内容本身不是可以购买后短期迅速判断质量的产品,反而需要长期的、投入较多时间思考之后才能形成结论,这种高成本使得如果出现劣质的课程会对整个市场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但同时这也说明,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市场目前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下,用户的决策难度大,辨认出哪些课程或者服务质量更高有一定困难。 7、超半数从业者年薪15w以下,薪资涨幅较高 |
上一篇:或致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