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 > 【聚焦】语文学科课程群:让儿童感受生活的诗意

【聚焦】语文学科课程群:让儿童感受生活的诗意

时间:2018-07-12 19:0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聚焦】语文学科课程群:让儿童感受生活的诗意

语文学科课程群:让儿童感受活的诗意

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现有教师69人,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人,31岁至45岁年龄段的老师有31人,45岁以上的老师24人。中小学高级教师2人,中小学一级教师52人,中小学二级教师15人;其中河南省骨干教师3人,郑州市骨干教师2人,金水区种子教师2人,金水区梯队教师13人。师资队伍优良,结构合理。纬五路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秉持“循着语文的美好,感受活的诗意”的语文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团队合力。在学校求真文化理念引领下,在学校“小脚丫”课程规划下,教研组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学校深化课堂改革,不断凝练课堂文化,在国家级、省市区各级优质课大赛种屡获殊荣。仅2017年,在金水区“希望杯”“金硕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语文学科就捧得奖杯4个。语文学科教师具有较强的学科素养。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研究探索语文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政策文件精神,制定我校“诗意语文”课程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 学科课程哲学

一、学科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在生活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描述,以纬五路第一小学“求真教育”哲学为引领,设定我校语文课程的学科价值观:循着语文的美好,感受生活的诗意。

二、学科理念

我校语文课程的课程哲学是:诗意语文。语文课程理念:循着语文的美好,感受生活的诗意。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教学做合一。课程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还要归根于生活。我校语文课程在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注重身边的语文知识,让文学知识充盈着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校的求真教育理念相一致。

诗意语文倡导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

诗意语文倡导重情性、重意会、重简约、重自悟。

诗意语文倡导将诗意浸润到课堂中,融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诗意语文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课程。

我校语文学科校本化实施的思路是以阅读为抓手,通过提升阅读课堂教学品质、课内外阅读书目规划、师生共读、创编课本剧等学习形式,进而提升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二部分 学科课程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出发,我校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显性课程目标和隐性课程目标。显性课程目标包括语文知识目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部分,隐性目标包括审美能力、思维方法。我校将“诗意语文”1-6年级的课程目标分解制定如下。

、语文显性课程目标

包括学会基础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诗意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语文隐性课程目标

我们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样也包括能力和品格两方面。学科能力应该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我们也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品格看成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这三个方面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一)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