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堆糖网 (向上滑动启阅) 亲爱的知心姐姐: 你好! 我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我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男生,他长的像我的偶像王俊凯,每次下课我就跑到他的教室外,想和他邂逅,让他注意到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学校活动中,我们俩说话了,也许他也感觉出我喜欢他,从此后,他也主动和我说话,渐渐地我们约着一起放学,有说不完的话。 慢慢地,我们之间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这些争吵严重影响我的心情,有时在课堂上会想他说的一些话,没想到让我更头疼的事情来了,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我的成绩下降很多,此时我的心情糟糕透了,我开始反思和他的感情,我是否该继续下去呢? 在我校青爱小屋“知心姐姐”信箱里,我收了这样一封信。基本上每学期,“知心姐姐”信箱都会收到许多类似这样的情感信件。 这其实,就是孩子们在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表现——“异性相吸”。 如何让懵懂的孩子们正确看待并处理成长带来的小困惑,我决定设计一堂性教育主题班会课,让学校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在班会课上公开探讨此类问题。 知识链接 “异性相吸”是青春期 性心理发展的表现 当男孩的身体也开始发育了,男孩女孩的幼稚与疏远表现便会减少。女孩的青春体貌由雌性激素决定,男孩的青春体貌由雄性激素控制。当青春的体貌特征充分展现出来,两性之间就会因外表差异而更具有相互吸引力:男孩会对女孩感兴趣,女孩也会自然地欣赏男孩,这是“异性相吸”好似阴阳“磁场反应”。异性吸引阶段,男女生会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珍惜自己的形象,增强自尊感和自信心。在交互的“磁场”滋养中,男孩女孩都会变得更喜悦、健康。 在确立主题后,我开始思考班会课的设计思路,在连续参加青爱工程首期性健康教育培训6次后,我学习到了许多有关性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对于类似的话题,青春期孩子相互吸引本来是正常的反应,需得到尊重和接纳,如果老师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他们会反感,可能让“恋情”转入地下,带来更大的危险。 所以,此次我想采用荷兰专家森德瑞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了解比较全面的信息后,自己做决策。 于是我有了整体的思路框架,班会课全程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正确面对青春期出现的问题,让他们的智慧在课堂舞台上绽放光彩。 第一环节:你抓我逃 本环节通过设置破冰活动“你抓我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热身,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打破了男生、女生之间的界限,让青春期男女生性心理自然表达得到实现的同时,也让其性心理得到了健康安全的满足。 活动规则: 全体同学往身体两侧伸出双手,左手抬起,掌心朝下与肩部同高,右手抬起食指朝上,顶住旁边同学的左掌掌心。当听到老师念到乌龟的时候,所有同学要用左手去抓旁边同学的右手食指,同时避免自己的食指被抓。 故事内容:从前,在乌山头上住了一位巫婆,巫婆养了一只乌鸦和乌龟。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乌鸦慢慢喜欢上了乌龟,终于有一天,乌鸦憋不住对乌龟表白,乌龟没有表态,默默地走开了,乌鸦不知道,乌龟其实喜欢乌鸦的好朋友乌贼,乌龟曾向乌贼表达过,乌贼给乌龟说,可以先做朋友,等长大了再说。就这样,乌鸦、乌龟和乌贼像往常一样平静生活在乌山头上。 活动分享时,同学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性之间抓住的机率大于异性之间,一个同学分享到,“可能是因为旁边是异性,大家更集中精力些,被男同学或女同学抓住了,多不好意思呀。” 其实这种情况恰恰反映了青春期孩子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从异性疏远期进入了异性吸引期。男生女生之间开始相互吸引,双方都很在意对方的言行举止,但公共场合,大家又要掩饰心中的真实想法。 第二环节:你会选择哪棵树? 如果你去山上砍树,遇到两棵树,一棵粗,一棵较细,你会砍哪一棵? 在下列前提条件下请你做出选择(每条依次呈现): 1、那棵粗的是一棵普通的杨树,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棵? 2、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是七歪八扭,你会砍哪一棵? 3、杨树虽然是笔直的,可由于年龄较大,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4、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会砍哪一棵? 5、杨树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6、这棵红松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变异品种,全世界只有五棵了,你会砍哪一棵? 7、砍下的树,你只能一个人背下山,你选择哪一棵? 最后你选择的哪一个树,和你刚开始选择的一样吗?你中途改变了几次主意?为何要变? 学生回答摘要: 学生A:我一直选择红松,我喜欢细的,当出现世界上只有五课这样的红松时,我想的是砍下来捐到博物馆。 学生B:我开始的时候选的杨树,当出现树上有鸟巢时我就变了,我不想伤害无辜的生命,然后选了红松。当出现世界上只有五棵红松时,我就不想选择了,无法选呀。 |
上一篇:刺激大脑老鼠“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