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4年前皮克斯动画片《超人总动员》中拥有超能力的鲍伯一家吗?“超能先生”鲍伯和“弹力女超人”荷莉,这对超能夫妇和他们同样具有超能力的三个小孩终于在这个夏天强势回归。影片适配所有年龄段,不夸张地说,家长看《超人总动员2》时,像孩子一样。票房首周末1.8亿美元,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榜。改写两年前《海底总动员2》北美动画电影最高开画纪录,成为北美影史开画票房榜第8。而在国内6天1.7亿的票房,在动画电影里也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这票房水准,搁皮克斯身上也是理所应当。因为它一直信仰这一条:慢工出细活。 超级英雄片也能合家欢 《超人总动员》曾在超级英雄火遍全球之前,就抢先以人类、家庭的主题致胜,夺下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大奖。如今推出续作,技术上已经游刃有余,《超人总动员2》相比前集的制作周期更短,但做出的效果却更为出色。从超人制服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它们不再是光滑的塑胶质感,而且能够呈现出紧身衣更为逼真的纤维感。伯德导演不禁感叹:“电脑技术已经纯熟到动画电影不能再只靠一个技术突破作为卖点了。” 在延续上一部的世界设定和角色基调的同时,又要带给观众惊喜,这项任务同样棘手。时隔14年的续集,伯德导演却大胆地在剧情的时间轴上直接延续了第一集,不过,在这部不寻常的续集中,弹力女超人荷莉成了主角,在外从事一项新的超级英雄公关任务,超能先生鲍伯不得不在家照顾女儿小倩、儿子小飞和宝宝小杰。强大的女性榜样,独立性和 “女孩力量” 的概念强力地渗透到了这部电影中。 在这个故事中, 大反派叫做屏霸。屏霸指责人类沉迷于电子设备, 而忽略了面对面的真实接触, 并认为人类已经沦为了贪婪公司的奴隶。屏霸能够通过技术来催眠人类, 并且利用一种特殊的护目镜操控超级英雄,超能先生夫妇两人就因此变成了像僵尸一样服从屏霸指挥的奴隶。 除了人们对技术的过分依赖这个因素外, 屏霸兴风作浪也有个人的原因, 他认为超级英雄应该彻底被清除。屏霸认为,人类不应该依赖超级英雄拯救他们。作为一部儿童电影,这个论调显然对成年观众更受用,你是你自己的超级英雄。 和许多皮克斯电影一样, 这部电影能够满足两大不同观众群体。孩子们会喜欢其中的动作片段, 绚丽的色彩, 搞笑的场景, 而成年观众则会欣赏其中的现实评论, 家庭互动和亲子关系。他们覆盖了目标受众的每个层面, 而且以如此轻松、有趣又令人难以置信的高质量满足了所有人。 女性力量崛起 与上一部主要探讨中年危机不一样,这一次,电影把重心放在女性力量的崛起上,超人妈妈的戏份远远超过其他角色,家庭模式也大大颠覆传统,由男主外女主内变为男主内女主外。 不得不说,这样的设定是富有勇气的。因为从现实情况来看,尽管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大部分的家庭仍然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银幕上活跃的超级英雄也几乎都是男性,除了一部最近两年才出现的《神奇女侠》。因此,让一位妻子、母亲去外面抛头露面,并且把所有的聚光灯都对准她,对观众认知的挑战还是挺大的。 好在,这些年观众在进步,而且皮克斯这次创作也完成得不错。超人妈妈柔中带刚、自信潇洒的性格非常讨喜,伸缩自如的弹性超能力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也比较有新意,不像有些超级英雄电影就是不停炸炸炸。更令人欣慰的是超人爸爸的表现,这一角色性格其实有点大男子主义,但得知是妻子而不是自己得到工作机会后选择了放手成全她,这一点就超出不少现实生活中的丈夫。 而且他主动承担起做家庭妇男的工作,疏导大女儿青春期叛逆敏感的情绪,辅导二儿子的功课,照顾小儿子的衣食起居,虽然一开始做得并不好,但他仍然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和耐心。看孩子这一段也成为全片的最大笑点,尤其是小杰“熊孩子”的形象非常亮眼,估计能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 男女分工的不同,说明即使是做家务看孩子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是一种“英雄行为”,和出去工作一样重要。这一点对于女性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她们可以选择当女强人,也可以在家相夫教子,问题的关键是,选择权在她们自己手里。此外,影片转折点发生在巴小杰去找妈妈,摘掉了她头上的眼镜,从而扭转局面。用母子之间天然的心灵感应和情感纽带去解决危机,非但没有显得生硬,反而让人颇为感动。 笑料不断 关注现实 不少粉丝感慨皮克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在直播还没普及前,提前让女超人用了先进的直播设备。在手机没有普及,超人夫妻间还用电话联络的年代,他们就提前创造了屏霸这个角色。 聪明的观众早就自动对号入座,把屏霸和手机画起了等号。问题是手机和人谁是奴隶?谁又是奴役者?人类和手机的关系就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任何新发明一样,有热切拥抱的蜜月期,接下来是急转直下的尴尬期,更有人类因为控制不了自己,反过来埋怨手机的背锅期。好在清醒的人不少,马东在《奇葩说》中就替手机洗刷罪名:“我一直觉得手机替人类背负薄情和无礼的罪名,你沉沦无节制然后辜负亲情是你的事,载体有什么错啊!” 其实人类被自己发明的工具之一手机掌控只是忧心的一个侧面,被机器人控制甚至奴役才是全体人类忧心忡忡的未来。去年十月《纽约客》最新封面是“人类向机器人乞讨”图片,不少人被击中,担忧:这会是人类真实的未来吗? 这么多的现实社会关照内容,被皮克斯掩藏在动画片众多的笑料中,观赏的视觉愉悦程度和情节的连贯丝毫没受影响,就像一锅料足味酽的老火汤,丰富的滋味值得细细品味。 |
下一篇:网络医托套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