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北江情怀:让情流转让爱循环让心凝聚

北江情怀:让情流转让爱循环让心凝聚

时间:2018-07-06 23:26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庭院式绿化、完善的设施,是新型城市化社区“见得着”的优势,这些新型社区是禅城都市白领、高端人才安家的地方。禅城区祖庙街道北江社区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新型社区里,居住环境好、邻里间不熟悉是“通病”。如何让小区居民真正成为“一家人”?在今年初,北江社区党委选定了九鼎国际城作为试点小区打造“共享社区”,不到半年,九鼎小区就变成了一个大家庭。居民们纷纷表示,社区变得更温情,住在这里也更开心了。

让情流转一张轮椅让两个陌生家庭成好友

“我们家有一台电子琴,女儿长大后就少用了,摆在家里闲置了,丢了又舍不得,还不如共享给别人,发挥价值。”在北江社区九鼎小区里,许多像张姨口中的“闲置物品”都在共享平台中发挥了自己的价值。

今年3月份,燕姨的爸爸因病需要截肢,燕姨家本来并不富裕,这时候她就到居委会求助,希望以残疾人的身份,为她爸爸申请一张轮椅。按照正常的申请流程,轮椅到燕姨爸爸的手中,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有时候还不一定能申请到。但让燕姨喜出望外的是,在求助的当天,一把完好的轮椅就到了她手里。“真想不到如今的居委会办事效率这么高,轮椅解决了爸爸出行的烦恼,我真的很开心。”

这张“凭空出现”的轮椅,正是该小区另一名住户肖先生的闲置物品。肖先生说,家里有2把轮椅,其中1张已经闲置,于是就把它共享到居委会,“如今,这把轮椅为有需要的人所用,真正发挥了作用,我觉得很开心!”而由于这把轮椅“做媒”,燕姨和肖先生也成为了好朋友,彼此私底下经常交流走动。在九鼎国际城小区,像燕姨和肖先生这样因为共享平台成为朋友的例子还有好多。

一个共享平台,让各家的“闲置物品”发挥纽带作用,居民增加了互动交流,温情在社区不断流转,以往熟人社区的那种感觉突然回到了这里。

让爱循环

“能人

”共享技能优势互补

在九鼎国际城小区,住着很多“能人异士”,有律师、老师、医生、警察、护士等各行业的精英分子,也不乏大企业高管,也有从事健身、美容、按摩、教育、餐饮等技能人才。为此,北江社区党委有针对性地开展艺能共享营主题服务,推进和谐共享社区的建设。目前,社区居民登记在册的共享技能达到50多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退休英语老师廉洁就是其中一位。

这个暑假,廉洁会充当社区培训班的老师,义务为社区的孩子们教英语。廉洁说,之前他曾参加过社区的很多活动,认识了不少朋友,“这些邻居有教我包粽子的,也有教我编丝网花的,我觉得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帮别人,让社区变得越来越好。”尽管是义务教学,但廉洁乐在其中,“之前也有收到一些学校的返聘邀请,但我都拒绝了,我并不是为了钱,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帮助别人,我觉得更有意义。”

“曾经得到别人的帮助,也希望有一天能帮助他人,这是人们常有的感恩之心,如今,共享技能让感恩之心越加发酵,形成了正能量的良性循环。”北江社区党委书记陈顾雅说,如今很多热心的居民都愿意分享技能,有的充当教练教人打羽毛球,有的根据自己的职业所长开展亲子讲座,也有医生护士提供义诊,社区变得越来越有温情了。

北江社区党委还开展运动共享营主题服务。据悉,九鼎国际城小区内设有游泳池、专用跑道、专业运动器材,运动氛围浓厚,体育健身是小区居民主要的休闲方式。为此,北江社区以健康生活、文体技能为共享内容,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运动活动,包括慢跑、平衡车、轮滑等。

“最受欢迎的就是到文华公园慢跑,不只是居民参与其中,连物业公司、辖下商家都会一同参与,可热闹了。”陈顾雅说,以前大家回家就把门关起来,邻里关系也比较冷漠,住了几年,也不认识对面邻居是谁,如今,社区居民都会往楼上楼下串门,有借生活用品,也有闲话家常的。“共享社区搭建了社区居民沟通的平台,让邻里情不断传递,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它让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和谐、更亲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技能共享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让互助互爱成为一种风气,在整个社区里循环,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这个互爱的行列。

让心凝聚

小区安装防火门不再是难题

自从开展建设“共享社区”以来,生活在九鼎国际城的居民不仅变得更开心,生活得更和美,还解决了以前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为了让社区居民住得更安心,北江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一直想在居民楼安装防火门,但几年下来一直成立不了维修基金,“没想到今年开展得很顺利,只要再有60多户业主同意,维修基金就可以成立了。”陈顾雅说,九鼎国际城有近700户居民,要取得2/3业主的同意,难度很大,“如今不到1个月就得到了这么多居民支持,我觉得是‘共享社区’起了很大作用,居民对居委会和物业公司更了解,也更相信我们。”

一位社区居民对记者说,以前不支持维修基金成立,是因为不确定钱会用到哪里,“涉及钱的东西,大家都很谨慎,尽管都知道维修基金是用于改善社区环境,但是还是会担心钱没用到实处。”他进一步说,今年以来,小区开展“共享社区”建设,社区党委、居委会以及物业公司都举办了很多线下物品、技能共享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家觉得居委会、政府是真心为民服务的,于是就踊跃支持成立维修基金了,大家都想社区变得更好。”

“从事基层工作19年,开展共享社区建设这项工作,让我越做越开心,因为它确实让邻里关系更和睦,让社区居民真正受惠,如今经常会听到居民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美,这让我越干越有冲劲,更想为居民办更多实事。”陈顾雅说。

成立维修基金,看似是“意外收获”,但却是通过建设“共享社区”推动基层善治的一个缩影。陈顾雅表示,北江社区常住人口2万多人,居委会在社区事务管理上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让社区党员和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中来,才能把社区建设得更美好,“我相信借助‘共享社区’这一平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他们也会更有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凝聚民心,和谐善治,在这里,居民乐于参与各种活动,成为了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力军。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图片由北江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