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瑰宝。向世界推广中医药学,无疑是一项光荣的使命。 正是秉承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初心,卡通形象河洛2015年在我省应运而生。 如今,河洛形象正从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校园出发,出现在街头巷尾、展会展台、影视作品。形式丰富,内容有趣,羽翼渐丰的河洛,正成长为一个文创IP。它寻求脱离校园襁褓,奔向更广阔的天空。 在文创IP成为风口的今天,河洛如何传承和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成为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象?本期《助创》,关注河洛的成长之路。 6月的校园,阳光炽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里,学子们往来穿梭,或忙于拍摄毕业照,或忙于考试。这里是卡通形象河洛的出生地。 在校园一角,学生陈少裕正端坐在工作室里,为最新一期的河洛故事《旗山医画》忙碌着。另外2个学生,正与陈少裕一起埋头苦干,他们或构思故事,或查找资料,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老师已经想好这一期河洛故事的主题,我们需要把主题完善和细化,然后交给绘图师制作。”陈少裕告诉记者,自己从事河洛文宣工作已经2年有余。 行走的中医药标签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易·系辞上》记载的。“河洛”的名字,取自于此。 “对中医药来说,河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福建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刘少渝说,“因为有了河洛,才有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黄帝内经,进而才有现存于世的本草经,以及内脏经脉穴位之学,各类中草药山石等万物都包含其中,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在于此。” 正因此,河洛成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代言人”。2015年,河洛的形象被打造出来:以黑白大熊猫为整体造型,呼应中医药是国之瑰宝;熊猫的身形像古代中医常携带的行医器具葫芦,呼应“悬壶济世”;熊猫双臂造型灵感源自太极阴阳鱼,添加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园中种植的银杏树叶;后背以圆篆标“福”字,意“福中医”;河洛形象眉心饰花纹,灵感来自福建传统闽剧花脸,图案源于校标,寓诊脉、扶携、传播;卡通形象脚底掌纹,与太极八卦学说中的阴爻、阳爻呼应。 就这样,一个中国味浓厚的卡通形象“河洛”便横空出世。2016年,“河洛”被确定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卡通标识。刘少渝说:“河洛形象集中华文化瑰宝于一身,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融合,是行走的中医药标签。” 借河洛推广中医药文化 结合我省地域特色,继承发扬中医药文化,成为河洛的使命。 “中医药有很好的发展形势,但传统的传播方式很难满足现代的需要。”刘少渝告诉记者,借助河洛,量身打造出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吸引学生兴趣,让中医药文化能够更形象地传播,成为校团委工作的目标。“河洛要做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先行军’,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员’。” 作为校团委卡通标识,河洛开始被广泛运用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冠名,如河洛青春讲堂、“河洛杯”系列球赛、迎新活动、社会实践等。刘少渝告诉记者,每次冠名,河洛都成功地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渐渐地,河洛形象开始深入人心。 如何借助众人之力,丰富河洛形象,并打造出系列文创产品?2016年,河洛文创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招募学生,为河洛IP的打造提供智力支持。 据刘少渝介绍,工作室成立后,开始大量创作河洛故事,并用漫画、影视等载体让河洛广为人知。如2018年推出的《旗山医画》,以漫画的形式,让河洛“现身说医”,为读者讲解“药得怎么吃”“食物的阴阳之分”等中医养生问题。河洛微电影《半夏之约》由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师生策划、主创、演出,讲述中医学子特有的成长史。 记者了解到,工作室还发动学生设计出许多河洛文创周边产品,涵盖吃、穿、住、行等领域,这些让河洛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记者在河洛文创工作室的展厅看到,河洛茶宠、河洛异形扇、河洛卡贴、五脏养生饼干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学生和游客驻足观看。 “这款茶宠不仅圆润可爱,它的耳朵还有按摩穴位的功能,可以边喝茶,边养生。”工作人员介绍,今年“6·18”上,河洛茶宠的亮相吸睛不少。“我们还把五行学说和五味、五色对应起来,研发生产了河洛五脏养生饼干。” 刘少渝表示,借助河洛,中医药文化开始变得生动形象,学生接受程度高,学习兴趣足,有些学生主动对外传播河洛,让河洛形象开始广为人知。 IP打造还需社会助力 在校园内广为人知的河洛,如何走出象牙塔,成为社会大众喜爱的文创IP? 记者了解到,推广河洛,福建中医药大学主要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推广的内容,多是以河洛为形象的漫画作品,传播中医养生文化。然而,这些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其中,经费不足是主要原因。 刘少渝告诉记者,校团委曾计划拍摄河洛专题电影,以更好地推广河洛形象,但数十万元的拍摄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河洛知名度和传播力,校方正摸索可行的模式,以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助力。 以河洛文创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是以企业法人身份注册的,法人代表为在校学生。工作室拥有校方授予的河洛品牌使用权,工作室的文创产品,可作为伴手礼售卖并产生利润。这是河洛走出去的一个尝试。 然而记者注意到,工作室展厅内的文创产品许多并未采用河洛形象,但丰富的产品类别无疑有益于河洛形象传播。工作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现有的人力较难对学生的文创产品进行质量把控,因此河洛冠名未大规模展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河洛品牌可运用得更广泛。 生于校园的河洛,如何借市场之力走出校园,走向大众,向世界传播中医药文化,《助创》期待更多人的关注与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