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医药局召开“中医‘治未

中医药局召开“中医‘治未

时间:2018-07-06 05:0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8月27日上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新闻通气会”。

    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进展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炼介绍,为了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达到为民、务实、清廉的目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两个活动的载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的“五型机关”建设活动以及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工程。

    在健康推进行动中,有三个主要的内容:一是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医基础服务能力的提升工程。二是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家庭●进社区的“三进”工程。三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王炼表示,之所以把这三个工程纳入到中医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中,是因为这三个工程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深入人心,老百姓十分欢迎,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

    在这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为百姓提供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通过近年来广泛传播“治未病”的理念,提高了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和认同性,并着力打造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支撑建设、中医预防保健队伍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政策保障建设四个平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炼在通气会上介绍,四个平台中,一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先后确定了四批173所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同时要求在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服务;二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支撑建设,制定了常见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指南和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三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提出了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的标准,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培训及考试试点工作;四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政策保障建设,2013年起将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作为单独一类列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开展老年病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的中医调养服务。各地也积极探索“治未病”服务在项目收费及价格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同时,还研究制订“治未病”效果评价指标,开展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制定《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推动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组织制定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开展了社会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调查摸底、准入试点、规范管理等工作,探索独立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管理模式。

    二、中医“治未病”四个平台建设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介绍,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就是在中国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的内容是:树立一个理念。通过整个构建过程,在老百姓当中树立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当理念树立起来之后,人们可能首先产生需求,有了需求之后才会找地方,有地方去给他提供服务,所以打造的第一个平台就是中医预防保健的服务提供平台。

    这六年当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要是以中医院为主的医疗卫生机构,现在要求全部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同时又关注了一些其他的医疗卫生机构,试图在这些机构当中也探索如何开展“治未病”工作,比如妇幼保健院、CDC、精神卫生中心、疗养院,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了很多试点单位,进行了几年的试点。

    通过试点,我们制定如何在这些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南,现在形成的指南有:一是中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与管理指南。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和农村,如何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南。三是形成了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南。现在在试点单位试用这些指南。

    许志仁还表示,服务平台的第二个方面是社会上、企业性质的,比如养生堂等等,这是服务提供平台的第二种类型。对于这部分机构,基本思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制定了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的标准,选择了23个地区开展了为期三年多的试点。这些试点地区按照一个标准去对非医疗性质的养生堂等机构进行了摸底,并且开展了对这些机构的培训和引导。其中,有一些试点地区已经开始对这些机构以学会的名义和工商部门联合给他们发牌匾。今年继续想把试点地区扩大,由23个地区扩大到100多个,通过试点之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对这部分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

    有了服务机构,我们还要有好的技术。第二个平台是技术支撑方面所做的工作,委托相关的技术部门制定了12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名义印发。组织专家筛选研发中医健康评估及体质辨识等方面设备。制定了20个高危人群的干预方案,比如颈椎病的前期,还没有戴帽,还没有发展成颈椎病,怎么通过干预让他不成为颈椎病。四是鼓励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发中医养生保健的产品。

    第三个平台是队伍建设平台。中医养生保健工作队伍构成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鼓励一部分中医医生参与其中,做体质辨识、开膏方、做干预方案。第二部分是工人,就是职业技能型人才。现在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试点,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的试点,和人保部的技能人才有所不同,他分得比较细,刮痧师、足疗师,我们的调理师更加综合,现在已经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试点。这两类人的分工,医生主要是动脑,咨询指导,工人类主要是动手操作,包括仪器的操作。

    第四个平台是政策保障平台。现在主要工作是把有效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和技术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开始中医药健康管理单独列为一个服务包,包括0—3岁小孩的调养和老年人的体质辨识,将进一步扩大中医预防保健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领域。

    三、《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解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赵明:中医“治未病”工程的推进和提升,需要一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的理论和方法突破,这就需要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为了做好推进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今年三月份发布了《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