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请你做好5年内失业的准备 : 经理人分享

请你做好5年内失业的准备 : 经理人分享

时间:2018-06-29 14:0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请你做好5年内失业准备 LostStar  昨天

请你做好5年内失业的准备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迈入不惑之年,健康、家庭、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其实都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最近看知乎,许多年龄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的人在讨论一些共性的话题:

“现在工作不满意,可又不敢跳槽,因为离开了现在的单位,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还有的网友境遇更凄惨:昨天还按部就班地上班,今天一早就被人事通知被辞退了。

人到中年,失业很可怕,但可怕的是失业后不知道何去何从。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视频挺火。事情的起因是,唐山市取消了周边的路桥收费站。对于收费站的员工而言,取消收费站意味着“中年失业”。在视频中,这些面临失业的员工在下岗安置问题上和领导产生了争执——说好要干一辈子的铁饭碗,怎么说没就没了?员工抱怨:我们把青春都耗费在这里了,现在我36岁了,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这意味着以自己现在的能力,想重新找一份和收费站同等薪资待遇的工作,可能性极低。即便找到了,过去安逸闲适的经历,也使他们难以适应强度更高的工作。收费人员失业只是极端例子,其实大部分职场人都是“收费人”,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被”失业呢?

被舒适磨掉了斗志

很多职场人士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开始一份新工作的前三个月到半年,是最焦虑的时候,也是自我能力提升最快的时候,但是到了一两年以后,就会发现自己步伐停滞,开始了“混”日子的状态。

心理研究表明,人类对外部认识可分为三个区:

舒适区(comfort zone)

学习区(learning zone)

恐慌区(panic zone)

刚进入一个新的公司,从事一个新的职业,初期半年,很容易让自己在学习区。它一定不舒适,因为总会有很多新知识、新要求、新方法,但也不至于感到恐慌,因为你能从事这样的职业就一定意味着你具备某种程度的胜任力。在这半年的过程中,你的心理总是处于紧绷的、向上的状态,不那么舒服,总有小担心,怕自己做不好被领导批评,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你对自己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十分敏锐。

之后的一年甚至几年里,多数人熟稔自己的工作,企业也不会对个人有能力上的新要求,制定的各种指标,达标就发绩效奖金。此时,你的心态便从忙碌区进入了舒适区。 

许多职场老人会说:“我们经常加班、出差,工作还是很忙。”但是这种忙,是很“舒适”的忙,工作内容跟当初没什么两样,在这个舒适区里,你做的是苦力活儿,而心态是放松的,这反而减少了你在学习区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就导致了“五年的经验无非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五年而已”。

不少职场人,在一些大型企业干了很多年,慢慢开始趋于安逸,开始有一种“养老”的心态。因为每天只要按部就班地勤勤恳恳地把事情做完就好了。逐渐就失去了对“市场的敏锐度”。许多人也害怕这份“稳定”,怕自己成为温水里的青蛙,他们一直想跳出这个舒适区,甚至网上有许多关于如何跳出舒适区的攻略。但是当真正要离开的时候,才发现怎么也跳出不来。

在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小李就面临这样的情况。五年前刚跳槽到这家事务所时,朝气蓬勃,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加强业务能力,因此和同一时间进入公司的人相比,小李的进步是飞速的。过了两年,手头上的业务已经轻车熟路,自己的地位在公司也很稳定。尽管工作量还是很大,但小李很明显地松懈下来,周末再也不会抱着书本在图书馆坐上一天了。

与此同时,小李的许多想法和领导背道而弛,上下级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小李嘴上一直说“工作不爽”,而且总是抱怨,让人仿佛感觉他马上就要离开,但是一年一年过去了,他永远走不了。因为走不出去了,在公司里面,已经不太清楚外部的环境,失去了战斗力。已经胆怯了,但是又深知在公司里面发展不大,于是,每天都处在“焦虑”的状态中。

忽然有一天,公司宣布要进行人员调整,此时的小李已经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这时他才发现:所谓的“稳定”很多时候是掌控在别人手中。其实这才是最大的不稳定,并且稳定的工作缺乏高强度的竞争,也无法提供自身技能与经验的积累。

找不到下家才更可怕

不少中年再就业人士表示,想要找到好工作,还得自身实力过硬,总要有一技之长傍身。

最近热播的综艺节目《创造101》,我们看到新生代的爆发力。如果职场中年人再不努力,将很快被拍在沙滩上。

蔡女士在不到四十岁时因为企业破产而丢了饭碗,她原来在一线生产车间学会的技术在就业市场里完全派不上用场。于是,她下定决心要重新出发,通过自学和参加当地组织的免费培训班,取得了会计和计算机方面相关资格证。凭借掌握的这些新本领,她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我觉得再就业不可怕,关键是要放低自己的身段。要学习新知识,改变旧观念。”蔡女士说,自己的老同事现在有的在做家政,有的自己开公司,还有的在民营企业干老本行,只要放平心态,不怕自己没有用武之地。

在企业从事人事招聘的一位HR表示,缺乏学习的动力,技能得不到改善,又不愿放下身段做具体的工作,这些是他们选用中年员工时担心的问题。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企业也在不断求新求变。如果平时没有忧患意识,放松了学习,不管年龄是大还是小,被淘汰都是必然。要避免人到中年再就业的问题,根本的办法是未雨绸缪,及早进行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且经常进行反馈和修正,顺应产业演进的基本趋势,不断学习充电,以求永不落伍。成为不可替代的“螺丝钉”。

华为裁员35岁以上的员工,引起职场人尤其是一线城市白领们的大恐慌,职场35岁现象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在华为,很多人都是工作高度细分的“螺丝钉”,应届生取代老员工,用时短,成本低。要想不会中年“被”失业,就应该保持应有的警惕,提高生存能力,努力发掘自身的能力,让自己不能轻易被别人替代。就像掌握独特发明专利的科技人员,有文字特色的作家,有思想的记者和编辑,在音乐、美术、艺术设计上具有独特风格和特殊能力的人员……就算未来的经济再萧条,人工智能再发达,很多人都容易失业,但是这些人很难;就算失业了,他们凭借独特的能力,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饭碗,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想要中年不失业,我们只需要做到一点就够了,时刻问一下自己:现在的我,离开这家公司,有核心竞争力吗?

做好随时失业的准备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工资待遇应该是逐年上涨的,尤其是在工作稳定了又没发生金融危机的当下,为什么有些人工资不仅不涨反而出现了下滑甚至还有人丢了饭碗呢?

应该说,导致失业或者变相降薪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公司业绩下滑,岗位人员过剩,但眼下智能机器人替代简单人工,成了很多基层员工失业的最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