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科技(*金亚,SZ:300028),曾经的“创业板28星宿之一”,即将以欺诈发行强制退市的耻辱方式,向被收割了近8载的投资者谢罪。 这是这是继欣泰电气后,A股第二例欺诈发行强制退市案例。 回溯金亚科技2009年10月迄今的A股之旅,近乎是一个用造假掩饰造假的旁氏游戏过程。 在它用以欺诈上市、粉饰业绩的工具箱中,我们发现了如下大家耳熟能详的不堪内容。 01 虚增营收 如同金亚科技实控人周旭辉自评是一个“多动症”的人那样,金亚科技也确实是一个安分不下来的上市公司,早在上市前就是如此。 先来翻阅下金亚科技在上市前三年——2006年至2008年——的财务报表: 营业收入分别为10162.17万元、14926.06万元、15744.29万元,同比增长率为46.88%、5.48%; 净利润分别为1080.90万元、2818.75万元、4010.36万元,同比增长率为160.78%、42.27%; 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1448.21万元、3191.42万元、1188.27万元,同比增长率为320%、-62.77%。 彼时,创业板挂牌要求是: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 表面来看,金亚科技毫无疑问是符合要求的。但深究下去,隐忧已在数据中埋下: 2008年,金亚科技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仅为5.48%,而当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42.27%。 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说明公司该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非常高;而经营性现金流,却在这一年与2007年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大幅下降趋势,体现公司账面和现金流有很大的差异性。 我们不由要问,金亚科技的营收和利润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显而易见:虚增。 通过观察金亚科技的流动资产一栏,我们很快就会发现: 2006年—2008年应收账款为3915.22万元、3981.94万元、7046.11万元,同比增长率为1.71%、76.95%; 其他应收款136.31万元、247.04万元、787.09万元,同比增长率为81.23%、218.60%。 应收账款激增往往代表企业的拥有待确认收入大幅增加,但实际上,金亚科技的很多财务数据都表明如是真实性实在值得怀疑: 2006年至2008年,金亚科技预付款项分别为3056.87万元、2010.14万元、705.81万元,同比增长率为-34.24%、-64.88%;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费用为9532.93万元、9649.41万元、9136.56万元,同比增长率为1.22%、-5.31%。 这点就很诡异了,应收账款增加,很自然也需要向供应商支付更多的采购款获取商品或者劳务,甚至应该提前支付一些预付款。 为什么这些费用反而都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 同时公司的流动负债里,也透露出金亚科技收入虚增的伎俩。 金亚科技2006年至2009年6月短期借款金额为3490万元、4515万元、5590万元、7900万元,同比增长率为29.37%、23.81%、41.32%。 这便揭示了,金亚科技上市之前的突击借款,是为了突击确认短期应收账款的收入——可这是直接构成虚增营业收入的呀。 周总,你这样的手段,真是就笃定别人看不出来么? 02 虚减成本 金亚科技造假的特征,就是简单粗暴且入骨。在虚减成本中,也贯彻了这一精神。 我们这里先普及下开发支出是什么: 开发指出,是反映企业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能够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支出部分。 因此,开发支出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开发费用化(因为尚无形成无形资产),还有一部分会资本化(因为可以形成无形资产)。 金亚科技2007年/2018年/2009年1-6月,开发支出分别为540.83、894.40、1413.36万元。同期的管理费用,分别为2402.72、2735.72、1235.05万元。 我们通过开发支出占管理费用比重,感受下这意味着什么: 2007年/2018年/2009年1-6月,金亚科技开发支出化占管理费用的比重22.51%、32.69%、114.44%。 在此笔者不得不感叹一句:金亚科技造起假来真是完全不计后果,开发支出作为管理费用子项,哪有占比能超过100%的?竟然还在09年半年间出现了114.44%这样的情况,调节财务指标也是技术活,怎么能这么不走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招股书披露,2007年开发支出根本没有1块钱转入无形资产的金亚科技,到了2008年瞬间将458.37万元转入了其中,而到了2009年6月前仅仅用了半年时间,313.36万元的开发支出就又被转入了无形资产。 就此,不得不再次请问周总,你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其实不用他回答,招股书已经揭示,答案很简单:因为公司有一笔长期性收入刚刚确认,且是分期确认的,期限是最短的3年,最慢的12年。 我们要注意的是,如上所述——这些项目短则3年,最长的南充项目高达12年,你金亚科技难道有时光机不成,怎就能保证一个项目产品12年能够经久不衰? 金亚科技就是这么有魄力,它敢统统一次性确认为收入。究其原因,除了虚增收入外,无非就是还可以把开发支出资本化后计入无形资产,降低运营成本,进而粉饰财务报表。 03 虚构项目 由于金亚科技带着一身毛病过得会,在2010年—2012年的上市公司财务大检查中,当然比较心虚。 心虚怎么办?自然还是从操旧业,延续造假专业户生涯。 表面上看,2009年上市后的金亚科技欣欣向荣,货币资金财源滚滚。2008年还只有3814.35万货币资金,到了2013年已经发展到57472.22万元。 净增15.07倍的货币资金,似乎预示着金亚科技也有能力玩玩并购资产的游戏了。 但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我们就以2013年为例。这一年,金亚科技的短期借款为18160万元,比起上市当年的6400万,增加了近3倍;短期承兑的应付票据为13067.94万元,比起上市初112.91万元,增加了115.74倍。而应付利息则高达669.70万元。 还有最痛苦的1.48亿元的长期应付债券,被计入了非流动负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