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一路飙升,夏日的味道渐渐浓烈。 酷暑天里,人们自然想靠寒凉食物来消暑散热,冷饮、冰西瓜成了不二选择。 但如果你一味“贪凉”,可能导致寒气入体,累积新疾。夏天适当吃点“热”,有利于保持体内寒热平衡。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中医营养学专家,教你夏天如何吃“热食”。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学教授 张湖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授 周俭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杨力 果蔬 葡萄、韭菜 中医养生讲究“不时不食”,夏季正值葡萄、龙眼、荔枝上市的季节,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 蔬菜中,南瓜性温健脾,可加强肠胃蠕动;韭菜补肾温阳,可增进食欲。 食用时应注意控制食量,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可多食用;但体质湿热、阴虚内热、患有急性结膜炎的人应慎食。 肉类 牛、羊肉 夏天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 古语有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如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汤面、热粥 三伏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 古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可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茶饮中红茶性温,很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 调料 生姜、辣椒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适合体质偏寒的人食用。 炒菜时加点生姜,可温胃祛寒;与大枣、红糖等搭配可代茶饮,帮助缓解女性经期疼痛;吃海鲜时可佐食姜汁蘸料,能够杀菌驱寒。 在烹制菜品时,适当加入葱、蒜、辣椒等温性香辛料,不仅能增香提味,还可以杀菌解毒,调理肠胃。调料中醋性温,拌凉菜时加入少许,可健脾开胃。 需要注意的是,口臭、便秘的人慎食,可能会加重胃热、肠热的不适。▲ 本期编辑:王晓晴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近期热门文章 6类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肝脏,长期服用者请自觉去体检 一张“胆固醇含量表”,照着吃不给心血管添堵 这6类人“饿不得”,专家劝你们多吃点肉 凉皮、凉面、凉粉,哪一个最没营养?答错的人请自觉面壁 ”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
上一篇:现代中医体质九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