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喊着想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其实都希望在他们想逃离的地方扎根 孟峣,一个普通的北漂。2015年大学毕业之后,他像无数年轻人一样,希望找到一个真正的平台展示自己,于是他在毕业第二年便辞去家里安排的工作,为了让家人放心,在北京找到一个“稳定”的“白领”工作——信用卡推销员。对亲戚朋友,他就说:在银行工作。 早晨8点半,望京。当上班的白领刚开始喝第一杯咖啡的时候,他已经扫了三栋楼了。
三年的辛勤工作,让孟峣有些积蓄了。即使一年努力下来能赚十几万,他依然保持刚入行时的出行习惯,无论去任何地方,仍然坐地铁公交。每天因为办业务,辗转6-7个地方也都正常。 上午10点,孟峣从望京出来,准备横穿整个城市,前往中关村。
地铁是都市的缩略图,承载着每一个梦想 这三年,他从一开始一无所知的小白,到后来行业的老鸟,吃了不少苦,也把吃苦当成习惯了。因为奔波在烈日下,他皮肤常年是小麦色。“你看我根本不用去健身,每天30000步,都是有氧运动。”他笑着说。 中午12点,两个煎饼就是他的午餐,在烈日下,他一口气喝完一整瓶水。
其实,孟峣也并不全是为了节省成本。在地铁中,他可以与遇见的人聊聊天,听听别人别人都在做什么,了解到最近哪个行业比较火,哪个新公司在招人,这往往这就是他的商机。“每个人的生活都挺丰富的,地铁是了解城市的窗口。” 下午1点孟峣与邻座的乘客闲聊起来,两站后,他们将各奔东西,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也许再也不会相遇。
从2017年起,孟峣已经了解了所有片区的出勤时间。譬如,国贸的人们总是在9点半上班,西北旺就要等到10点半之后了。即使各个片区有上班的时间差,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于是,他只要能跑着,就坚决不走。 1点半,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为了赶时间,孟峣以冲刺的速度跑过一百多阶的步梯。
在城市里三年,可以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地下度过的,每个站从哪个出口出,到什么地方,他根本不用看地图。平常要去一个地方,他能一边查看着自己的业绩,一边“盲走”到目的地。 下午两点半,刚刚从楼里出来的孟峣,急着联系下一单业务。
如果人生是一张账单,上面记满的,都是年轻时的付出 为了节省时间,减少充值的次数,在北京地铁开通扫码进站之后,他就赶快下载了易通行App。刚刚一个月,他支付宝的账单就显示地铁出行消费已超过3000元。 下午5点,晚高峰车厢内,孟峣看着这几天的出行记录,计划着更好的出行路线。
无论坐在办公室,还是如孟峣一样每天奔波几百公里,这城市每个年轻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个月他“人品爆发”,谈了几个大公司的单,靠一张信用卡10元的提成,收入超过30000。而春节那个月,仅仅拿到全市最低工资的底薪。 傍晚6点半,孟峣准备前往上地,那里加班的公司比较多,他想去碰碰运气。
在IT公司聚集的西北旺,经常是孟峣一天的工作终点站,“那里公司多,加班的年轻人也多,大多数也都是像我这样的北漂,因为共同的经历,他们更容易相信我。” 晚上10点,孟峣踏上归途的最后一班地铁,今天的西北旺扫楼工作并不是很顺利。
今天的努力,只在今天结束了。明天,孟峣又要鼓足精神,把今天所有的努力再重来一遍。
(责任编辑:王磊_bj88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