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公开提倡散步养生,散步也是最好的运动方式。虽然散步好处多多,但不同体质的人散步方法是不同的,如果方式不对,不但效果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 (图片来自网络) 1、肥胖者应快步走。肥胖者由于体重重,一般的散步起不到作用。因此,肥胖者应该坚持快步走,步行速度要比正常散步快一倍以上。不仅如此,肥胖者还应该延长时间,每次步行1个小时,每天2次,这样可以让脂肪燃烧,从而减轻体重。 2、体弱者要调动全身肌肉。体弱者散步的目地,就是要强身健体,如果仅仅是休闲一样的走,根本达不到效果。因此,体弱者想达到健身效果,每小时至少要走5公里,而且要调动全身肌肉,这样才可以调节全身脏腑功能,加速新陈代谢。散步的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餐后,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 (图片来自网络) 3、高血压患者不让大脑振动。经常有报道高血压患者在散步或是运动时引发中风。这是因为,如果运动是脚部完全着地,会对大脑产生震动。容易引发中风。因此,高血压病人走路步速要适中,行走时上身挺直,不要压迫胸部。走路时还要利用好足弓缓冲的作用,保证前脚掌着地。 4、糖尿病患者散步时机最重要。糖尿病人在散步时一定要选择好时间。如果是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要避开胰岛素作用时间,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5、冠心病患者最适缓步慢行。冠心病患者散步步速不宜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要在餐后1小时后再散步,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长期坚持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帮助改善心肌代谢,减轻血管硬化症状。 (图片来自网络) 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也大有讲究。不管多好的运动养生方式,都不是人人都适应,至少适应的方式是不太相同的。 此新闻来源于趣头条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