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徐友江 解读规划创建宁海县岔路镇国家级特色小镇

徐友江 解读规划创建宁海县岔路镇国家级特色小镇

时间:2018-05-25 10:3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自2016年以来,三部委就推进特色小镇发展部署了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打造、培育、建设、政策、资金等方面内容。开展特色小镇创建,是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区域创新发展的一大创举。北京徐友江疑难病医学研究院获批创建宁海县岔路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并获得宁海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徐友江 解读规划创建宁海县岔路镇国家级特色小镇

一、国家级特色小镇的标准和要求

根据三部委《通知》精神,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市场主导、深化改革三条原则,着力体现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的内涵要求。与省级特色小镇的标准相比较分析,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培育标准和要求有以下几点区别。

1.在理念内涵上,国家级特色小镇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而浙江省特色小镇则以集聚特色产业高端要素为核心,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运用现代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发展、领先发展。

2.在培育对象上,国家级特色小镇原则上以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为单位开展创建,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对规划面积没作统一要求。而浙江省特色小镇突出产业集聚要求,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

3.在产业定位上,国家级特色小镇要求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主要以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六类为主。浙江省特色小镇更加突出地方产业特色,重点培育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

4.在运行机制上,国家级特色小镇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浙江省特色小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要求3-5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

5.在建设效益上,国家级特色小镇注重综合效益和特色发展,要求实现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同时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做到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有创新,镇村融合发展有创新。而浙江省特色小镇则突出经济效益,注重产业培育和发展,要求建成后有大量的新增税收、新增就业岗位产生,或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徐友江 解读规划创建宁海县岔路镇国家级特色小镇

二、宁海县岔路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基础条件

宁海县岔路镇是宁波南部的中心镇之一,辖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2.8万,每年接待游客近18万人。岔路镇自然生态禀赋优越,历史人文积淀丰厚,近年来相继入选全国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省旅游强镇、省体育强镇和市中心镇,基本符合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创建要求。

1.自然生态优越,环境美丽宜居。岔路镇作为国家级生态镇,自然生态资源条件优越,拥有“清清白溪水,悠悠王爱山”两大宝贵的生态资源,境内山环水润。浙东大峡谷幽深秀丽、水碧山青;台岳东门—王爱山古迹林立、风光旖旎;宁海五大溪流之首—白溪,自西北向东横贯全境。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资源,不仅是美丽宜居的天然氧吧,也为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徐友江 解读规划创建宁海县岔路镇国家级特色小镇

2.历史文脉深厚,养生积淀丰富。岔路镇历史人文积淀比较深厚,是葛洪养生文化的发源地。葛洪是东晋道教领袖、医药学家,入选影响中国历史一百位人物之一,是中国古代十大医王之一。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喜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葛洪是她要感谢的三个人之一,因为屠呦呦研发青蒿素是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目前,岔路镇通过梳理汇总葛洪的医学文化、道家文化、化学研究等各方面成就,结合当地修行遗址,建成了“中国葛洪文化宁海县纪念馆”。除葛洪养生文化之外,岔路镇还拥有徐霞客旅游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慈孝文化等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3.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良好。岔路镇地处宁海县西南部,距县城14公里,设有沈海高速宁海南出口,甬临线、甬临复线穿镇而过,属宁波一小时交通圈。近年来,岔路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其中,投资600万元建造道路1.2万平方米,投资180万元新建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工程,投资150万元铺设电力主线路3000米,投资300万元铺设排污下水道1万米,投资220万元进行园区绿化,投资60万元进行通信网络建设。科教兴镇战略逐步实施,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镇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

4.产业基础较好,养生特色鲜明。近年来,岔路镇立足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度假休闲等方面具备了较好基础。近期,按照打造“葛洪养生小镇”的目标,扎实推进生态养生项目,谋划了九顷塘、上金国际、滴水湾三大养生度假特色项目,周边的宁海“爱晚中心”等重大项目也加快推进。同时,在白溪两岸和王爱山村庄,通过个性化设计,打造以休闲运动为主题的养生基地,将闲置农房改造成“食养”、“景养”、“药养”、“文养”、“茶养”等不同类型的养生型民宿。这些养生度假项目的实施,将以岔路镇为中心连同周边区域,形成全方位的健康养生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