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7成白领午餐在20元以内 媒体:为何还不愿搬砖

7成白领午餐在20元以内 媒体:为何还不愿搬砖

时间:2018-05-24 15:4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图片来源:智联招聘

▲图片来源:智联招聘

原标题:7成白领“吃不起”20元午餐,为什么还不愿到工地搬砖|新京报快评

根据某机构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有7成白领午餐花费在20元以内。多数白领上下班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方式,占比达到55%,17.7%的白领选择开私家车上下班。45%的年轻白领靠租房生活,超过7成的白领认为薪资不理想,渴望跳槽,而有焦虑情绪的白领则达到惊人的94.9%。

我刚刚吃了一顿11元的午餐,看到这个统计,不由感叹了一声:白领真不容易。

当然,这样的调查不一定经得起推敲,比如,到底什么才算是“焦虑”,到底什么才算是“年轻白领”,甚至,到底什么才算是白领?

对这些概念,大家都未必有共识。如果说“中产”还算有一个模糊的标准的话(毕竟有“产”可算),白领就是一个更虚的概念。

事实上,这个词在上世纪5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可能源于莱特·米尔斯那本不朽的社会学名著《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在米尔斯看来,白领就是中产的代名词。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

在大陆,白领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从事最艰苦的体力劳动,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白领这个词来和农民工以及传统的城市产业工人进行区分。

90年代后半期,白领可能意味着下面这些特征:在写字楼上班,工作体面(多少偏重于依赖脑力),收入较高,生活比较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