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小火了一把,初入职场的陈可,做梦都想拥有一个LV包包,电脑桌面都设置成了还把Neverfull的图片设置成桌面,以此激励自己。 路过LV店忍不住回望一把,内心充满着欲望。 深夜做公交车回家看见别人的LV包包都会判断下真假。 在生日时,因男友送了一个某宝299包邮的假lv睡衣,压抑不住内心的失望而分手。 分手后狠狠心办了信用卡,刷了人生第一个Neverfull的包包。 虽然被男友批"有欲望的女人不可爱",但当下还是很多像陈可这样的白领喜欢用一款包包来奖励自己。 欲望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们可以理解为进取心,毕竟谁都有变的更好的愿望,用一款包包来奖励自己一段时间的辛苦无可厚非。在闫肖峰老师的新书《阶层跃迁》中,这种用包包来奖励和包装自己的行为被称为"文化资本"。 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只是通过其权力地位、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表现,还通过其文化资本-穿着、手表和包包等表现。这些身份标志物背后,有公认的地位等级序列,你也可以叫它"鄙视序列"。 一个人的服饰搭配、说话方式,还有他的座驾和墙上挂的画,都在向别人表明其身份地位。这些都是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符号,都是文化资本。 什么叫文化资本,从表面上看,就是包包、时装、名表等有形资本;从内在看,还指学识、品位、涵养等无形资本。 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资本 你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改变。 第一,你需要买一件名牌商品来壮胆 品牌代表新中产们的生活趣味和文化资本。什么是全球化?实质上,全球化或国际化、现代化,都是指同一概念,即西方化,表现在生活品位上就是西方品牌化。中国扫货军团每天都杀进老佛爷和巴黎春天这样的时尚品牌店。中国人已超越日本人成为欧美奢侈品的第一购买群体。LV(路易威登)甚至推出了"限购令",每本护照限买一个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生活方式上,欧美不仅是技术发源地,还是风尚发源地,生活方式发源地,即所谓品位标准的制定者。新富起来的中国人需要买一件名牌商品来壮壮胆。 第二,你需要用买包或名表来励志一把 包、手表、车、房子是阶层身份的象征,也是励志目标,有人先设定一个超前目标,然后达到它。当然车和房子太贵,不少白领就买一款名牌包或手表来励志。 有的白领用半个月薪资购买一款LV包。她是在超前消费吗?不,她是在阶层励志,为自己晋级下一阶层设定目标参照物。有时候,我们不能将白领用半个月薪水买包当成简单的虚荣。这是一种励志行为,先为自己预设社会地位,然后想方设法去够这个地位。 有这样一个说法:某人拾到一只名贵手袋,如果是在欧美,就在30岁以上的女人中找失主,如果是在亚洲,则是在30岁以下的女人中找失主。的确,奢侈品在亚洲受到的追捧比在它们的故乡-欧美更热烈,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及亚洲地区无论在对品牌的消费观念上还是文化认知上,和欧美都有显著的不同-欧美是现有社会身份的表征,亚洲则是新晋身份或未来预期身份的表征。所以,这分明就是个"励志包"或"虚荣包"嘛。 第三,你需要着装得体以显出职业精神和自律 网上有人对《欢乐颂》中"五美"的包做了不厌其烦的分析,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搜看。还有人对"五美"的着装进行了分析,把《欢乐颂》当职场剧来看。比如,五位主角穿衣的变化-曲筱绡的外形随着她生意、身份的转变而改变;樊胜美跳槽去新单位后,从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成为现在的理财顾问,着装风格更显稳重;安迪更不用说,无论是度假、开会、谈生意,服饰搭配都是既有花样又得体-这些都像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职场着装课。 外形细节并非要求你的颜值有多高,而是要求你把自己打理得得体。西方研究机构曾通过一项调研发现:职场上,外形邋遢的男性比外形好的男性少赚15%,不太注意外形的女性比外形好的女性少赚11%。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现象。在职场上,注重外形的人至少说明他具备了以下品质:很专业,很自律,对人尊重。 第四,读一些时尚杂志提升生活品位。 某时尚集团老总自豪地说:"很多老板都把孩子送到我们杂志社来,就是想让他们有时尚感、懂艺术。我们这个社会多数都是美盲啊。" 我曾策划过一个选题-谈谈一本杂志如何培养一代中产阶层,想写20多年来中国人是如何从蓝绿大军变得五彩斑斓的。今天,你在单位跟别人撞衫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一本杂志能培养一代中产阶层"肯定是夸张的说法,应该说"一批杂志培养一代中产阶层"。除时尚杂志外,还有《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等文化杂志。20世纪30年代,邹韬奋就以"宁可不娶小老婆,也要读本《三联》"来推广杂志。如今的《三联生活周刊》依然定位为文化类期刊。而邹韬奋之前的楼适夷就曾宣称"未来的中国,将是新锐青年的中国",以"新锐"为招牌的《新周刊》号称要做"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应该说《三联生活周刊》和《新周刊》都是中产或白领们提升自己生活品位需要阅读的文化杂志。对中产阶层来说,除了穿衣吃饭外,还要有点精神、有点谈资、有点人文关怀。 杂志让人增值。增加的是什么价值呢?文化资本。《欢乐颂》中不可一世的曲筱绡为什么惧怕赵医生?因为人家看《南渡北归》和《空谷幽兰》呢。 第五,你需要低调而非炫耀,与其扮演"上流"不如做个绅士 有人说中国社会无"上流",中国确实形成了财富阶层,但财富阶层所应具有的上流社会的礼仪规范还远远没有形成,所以需要教化。潘石屹算不算贵族?至少人家不炫耀,而且家风也不错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