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节气的到来,表明即将和春天告别,夏日正式到来。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更是阳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人们习惯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 一候,蝼蝈鸣。蝼蝈,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生。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便会结红色的果实。 立夏习俗 迎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饯春 因大好的春光过去了,人们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尝新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吃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 拼蛋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据史料记载,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立夏日,孩童忌坐忌坐门槛,这天坐门槛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门槛,合成七数,方可百病消散。 不午睡 老一辈人说过,立夏当天中午最好不要午睡,这样全年都能力量蹦大,精神蹦好,不然整个夏天都爱犯困。 立夏养生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暑易入心。因此,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51万年历日历提醒大家:立夏之后,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 养心加午休 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因此,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 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立夏之后,养成晚睡早起的习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增加午休,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 适当“增酸减苦” 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葡萄、山楂等,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重保暖不贪凉 对于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物。 一旦感冒不可轻易用发汗药物,以免汗多伤心,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当然,立夏的习俗知识和养生技巧远不止如此,更多精彩资讯,尽在51万年历日历。 夏季伊始,你的运势如何呢?打开手机搜索并下载“51万年历”,更多详尽运势和宜忌一网打尽。51万年历日历,您的生活好助手,三亿用户共同的选择!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夏天来了,热情洋溢的季节来了,和过去告别。春天,再见!夏天,你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