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 > 志愿者姚华:一个挽救儿童生命给绝望家庭送去光明的人

志愿者姚华:一个挽救儿童生命给绝望家庭送去光明的人

时间:2018-04-21 16:27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未来网(中央新闻网站)北京4月20日电 (见习记者 何欣)“我初次见明明(化名)时,他已经极度虚弱,全身发紫,严重脱水干枯掉皮,心肺被严重挤压,腹部几乎要爆炸了,加上出生20天还不足月的他瘦小干瘪,一直竭力地哭叫,只要嘴边有东西就会努力寻找能吸吮的东西,求生的欲望很强……”这是姚华手机备忘录里的内容。

  姚华是一名志愿者,目前是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的执行长,长期参与救助大病儿童、困境儿童、受虐儿童的公益活动,每一次对这些孩子的救助都让姚华记忆深刻。在姚华的手机里,都保留着救助过孩子的照片。

  一次救助 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 给了一个家庭希望

  2016年7月31日,一位病儿的妈妈私信姚华所在的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你们还救助先天无肛的孩子(明明)吗?这里有一个,已经在家等死20多天了……。”

志愿者姚华:一个挽救儿童生命给绝望家庭送去光明的人

明明通过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的救助后恢复健康 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供图

  明明是一个早产儿,因为先天无肛,无法进食,饿了20多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明明的病一直得不到有效救治,面对亲身骨肉,明明的父母只能选择等待:等待明明走向死神之前有希望的曙光出现。

  看到消息后,姚华立刻乘车前往北京密云明明的家。

  “我第一眼看到小孩明明的时候很震惊,因为孩子无肛无法排便,肚子像一个快要爆炸的气球。而且20多天没有进食,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瘦到只剩下骨头,整个身体是发黑发紫的状态。”在这个家庭里,姚华感受到了明明父母的无奈,压抑的氛围笼罩着这个贫困的家庭。

  爸爸很瘦小,不爱说话,在姚华询问明明相关情况时,明明的爸爸全程都在沉默。妈妈由于长期生病,每天都要吃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家里的气氛都是死气沉沉的,一种很灰败的感觉。”姚华说。

  当天晚上,姚华联系了一家北京市区的医院,从密云出发,58多公里,连夜和明明的爸爸一起赶往医院。

  到达医院后,由于明明的身体状态极度衰弱,首先要给明明输液补充营养才能进行手术。

  关于手术,医生告知姚华和明明的爸爸要做好心理准备。

  “这是一次救命手术,医生告诉我们如果给明明进行手术,有可能用了麻醉后,明明就醒不过来了。即使手术成功,明明也不一定可以活下去。”姚华表示,只要医生说有机会,有一点希望,他们就不会放弃。

  当时明明的爸爸没有丝毫地犹豫,选择让明明接受手术。第二天早上7点多手术开始,明明的爸爸和姚华在手术门口等待着。

  直到手术完成,大夫从手术室里出来,摘下口罩,露出笑容说:“没事,孩子很好。”大家的心才放下。

  姚华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开心,但是她心理清楚,明明只是暂时度过了生命危险,接下来还有很多难关要闯。

  三个小时的手术时间,48小时的重症监护,明明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志愿者姚华:一个挽救儿童生命给绝望家庭送去光明的人

姚华每天下班都会去医院看望明明 受访者供图

  手术过后,姚华去看望明明,当她伸出手去摸明明的脸时,一只小手握住了姚华的一根手指头。

  这本是一个正常婴儿所做的本能反应,但就是这么一个轻微的举动,让姚华感到心酸。

  “我当时特别想抱抱他,但是我什么都不敢做,他太脆弱了,我不敢碰他,不敢抱他。”姚华告诉记者,当时她只希望明明的身体可以变得更壮实。

  活下去对明明来说很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姚华一下班就会去医院看望明明。“因为明明是一个先天无肛儿,从他喝第一口水到喝第一口奶,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情。”

  在护士、明明爸爸和志愿者的精心照料下,17年的春节过后,明明的体重达到了医生所要求的体重,进行了第二次手术,2017年5月明明出院了。

  “现在明明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男孩,棒极了。”姚华在谈及明明现在的身体状况时开心地笑了。

  姚华告诉记者,把明明的病治好之后,明明的家庭氛围都变得更好了,从一开始完全灰败的状态变得有希望了。“当时是我接明明出院的,送到家里的时候,家里的每一个人很开心。明明的奶奶是一个聋哑人,当看到明明恢复得这么健康,脸上露出了笑容。”

  目前,快2岁的明明可以像正常的小孩一样进食,身体非常壮实,脸上肉嘟嘟的。

  志愿者存在的意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条脆弱的生命从一条微博私信开始,一次对困境儿童的救助让一个灰败的家庭重新充满希望,这大概就是身为志愿者的意义所在。

  但是有时候面对残忍的现实,让姚华无奈的是自己无法做一些事情,去帮助这些正在被父母遗弃、被父母虐待的孩子,无法为他们争取到属于他们的生存的权利。

  姚华谈及救助大病困难儿童、受虐儿童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姚华之前救助过一个虐童家庭,孩子的爸爸是没有固定的职业,妈妈患有精神疾病,他们并没有能力去照顾孩子。

  由于孩子的妈妈患有精神疾病,不具备主观意识,失手将孩子摔死了。

  “他们认为伤害和殴打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虐待孩子的意识。”姚华强调,孩子的成长是依赖于监护人的,如果父母没有监护的能力且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可以通过法律的层面来剥夺其监护权。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2015年1月1日实施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以及不履行监护职责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行为时,法院可剥夺其监护权。

  另外据记者了解,2017年姚华所在的公益组织共医疗救助53名大病儿童,救助受虐儿童7名,资助困境儿童303名。

  虽然志愿者一直在行动,但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救助孩子、一些父母虐待自己孩子等情况还是会发生。

  姚华提到,由作家陈岚发起的保护中国受虐儿童的民间组织,在新浪微博创建了#因为我们在乎#的微博话题。以“保护孩子,守护未来”为愿景,专注受虐儿童的保护,致力于推动儿童权益保护立法,受虐儿童、妇女的法律援助,以及个体与家庭救助。目前为止,微博话题阅读量2496万,参与讨论1万人次。

  有一些困难家庭可以通过线上求助或者一些网友自发组织的行动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