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 > 多特儿童专注力淮安中心于洋:心向阳光、传递温暖!

多特儿童专注力淮安中心于洋:心向阳光、传递温暖!

时间:2018-04-18 22:3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于洋,女,1979年生,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于洋心理服务中心主任,中科多特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淮安中心负责人。

多特儿童专注力淮安中心于洋:心向阳光、传递温暖!

  2008年的北川、2013年的雅安、2014年的鲁甸地震之后,震中核心区总能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安置点与受灾群众交谈;2015年天津港、2016年阜宁风灾,在灾后核心区仍能看到一个身影在忙碌;在开发区的一个个失独家庭里总会定期看到一个知心女儿在陪伴着一个又一个受伤的心灵。这个知心女儿就是心理咨询师于洋。

  2008年汶川地震震碎了一个一个美好的家园,也震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在经济援助之后,于洋跟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导师们行走在北川的断壁残垣之间,为灾区安置点和中小学师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程培训工作。工作过程也是心灵净化的过程,更是人生定位的过程。于洋从一个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变成了抚慰创伤者心灵的心理咨询师,她把自己和心理咨询与创伤抚慰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2013年的雅安、2014年的鲁甸地震之后,于洋都在第一时间内接受中科院老师的委派赶赴地震灾区,为灾区人民减轻心灵上的痛苦。

  2013年5月,于洋创办了自己的心理服务中心,专职从事心理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缓和弱势群体与社会的矛盾,关爱失独家庭成了她的工作重点。2013年9月下旬,顶着烈日,于洋与中心咨询师张老师一起走进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小巷,通过民政提供的信息,她找到了失独老人孙阿姨的家,到了门口的时候发现门窗紧闭,打开门一阵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透过昏暗的光线,客厅里是一张破旧的八仙桌,几个长条凳。显然主人多年没有收拾添置家具了。孙阿姨无的垂着头说:“我家小孩走了十几年,从来没有人上过我的门问候过一句。我们这些人真惨啊……”说到这里失声痛哭。面对孙阿姨的悲痛,于洋静静地陪伴在孙阿姨身边,不时慢慢点头说“阿姨,你真不容易……我能理解,你一定很难受……”。随着于洋的贴心理解,孙阿姨将压抑内心的话都悉数倾吐了出来,失去孩子的痛苦如同洪水喷发而出。于洋一直耐心倾听孙阿姨的哭诉,并用手轻轻抚摸孙阿姨的后背帮助她慢慢平静心情,安抚孙阿姨的情绪,等孙阿姨的悲痛情绪得到一定宣泄后,于洋引导说:“阿姨你口渴吗,喝点水吧!”把她从撕心裂肺的痛苦的状态中拉回到现实中来。孙阿姨说:“今天你们来,我是又感动又激动……”

  孙阿姨夫妇曾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2001年,19岁的独生子突然重病去世。夫妇成为失独群体中的一员。中年丧子的父母内心被抽空了,痛不欲生。孙阿姨的丈夫王叔叔不停地干活,长年不休息,他试图用工作麻醉自己,忘记痛苦。孙阿姨则日日痛苦,哭得两眼通红,头脑昏沉,不愿出门。丧子之痛时刻折磨着这个家庭。孙阿姨说:“别人到一起最多的就是聊小孩,我没有孩子了,说多了,人家也不愿听,会烦的,心里还会看不起我们。”于洋和她团队成员的到来,打开了孙阿姨的心扉,让她找到了倾诉悲痛的知音。

  半个月后,于洋第二次来看孙阿姨。她依旧是痛苦哭诉、泪流满面。一边哭一边说起儿子重病时的事情,第一次补充了更多的细节。于洋耐心的倾听,紧紧地握住孙阿姨的手,和她拉家常,让她把心中的痛苦一点点宣泄出来。转眼到了2014年初春,于洋鼓励阿阿姨走出家门与其他失独父母见面,孙阿姨欣然同意并参加了失独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这也是她失去孩子后第一次鼓足勇气走出家门参加集体活动。活动结束孙阿姨说:“原来开发区还有这么多和我一样不幸的人,还有人比我还不好过……现在有政府,有于洋心理中心的老师帮助我们,我们要好起来,往外走!”

  2014年6月,孙阿姨又参加了于洋心理中心组织的盱眙心灵放松团体辅导活动,状态一点点的好转了起来。2014年7月,于洋带着志愿者第6次登门,这一次孙阿姨主动给于洋和志愿者倒水,而盛水的杯子干净又漂亮,显然是新添置的。让孙阿姨感激的是于洋一次次登门心理回访,用爱心和耐心一次次倾听她的哭诉,一次次鼓励她往外走。孙阿姨感觉在悲痛释放后,她能用平静的心情接受自己的不幸遭遇,并有了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于洋在许多场合都强调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人生难免有意外,而失独家庭就是其中的不幸者。作为独生子女家庭的我们,谁都不敢说自己可以远离这种风险。推己及人,如何帮助一个又一个受伤的、绝望的、对未来失去信心的父亲母亲有尊严地活着是我们中心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动。目前,于洋已经连续4年服务失独家庭,服务的失独家庭由开发区扩大到淮阴、淮安三个区,服务的失独家庭人数由18户增加到80多户,平均每2个月于洋都要带领咨询师进行入户辅导一次,每季度都要为他们举行一次团体辅导。

  于洋说第一次邀请开发区失独老人参加团体辅导过程中,打开老人们的心绪之后,老人们有的默默流泪,有的低头痛哭,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在这个社会中失独家庭不只一两个家庭,而是一个群体,更感受到了抱团取暖的力量和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参加活动的民政领导也被浓烈的现场氛围所打动,润湿了眼角。

  在开展关爱失独家庭的工作过程中,于洋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和要求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她先后写了三篇社情民意向有关部门反映失独家庭的情况,其中一篇作为市政协集体提案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可以说于洋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填补了淮安民生关怀的空白,也第一次使淮安的失独工作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进入了政府部门的视野。

  回顾自己的公益服务之路,于洋说:每一次走近失独家庭都让我深深体会到,社会是否进步除了经济,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感到温暖。失独家庭的泪水与微笑是这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样本。

  2018年3月31日,于洋的多特儿童专注力淮安校区开业了,为什么她会选择做这件事情呢?她说到:“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热爱自己的心理工作,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人,在我与之交流的每一个人背后都会有一个家庭,家庭中都会有孩子,每每当他们向我讨教‘孩子迷恋网络怎么办’、‘孩子逆反怎么办’、‘孩子考前焦虑怎么办’、‘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孩子不肯上学怎么办’、‘孩子特别内向不和小朋友交流怎么办’……每当大家问我这些问题时,我就想如果能做一个幼儿教育机构,从孩子成长早期就开始给身边的孩子父母良性建议与健康行为指导,也许可以帮助孩子父母从源头去预防一些不良倾向的发生,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