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保健 > 春日养生做好这五点 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日养生做好这五点 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时间:2018-04-17 17:34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原标题:春日养生做好这五点 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日养生做好这五点 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早春三月,万物更新,春季的养生保健会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春季阳气生发,各种饮食起居需要随季节做调整。按照中医理论“四季各有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养生重在“养肝”。要想让肝气顺应春天自然之气,除了要注意调摄情志、适度运动,合理的饮食也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时令菜须忌口

春笋、香椿、香菜、鱼虾、牛羊肉等都发物,有荨麻疹、湿疹、过敏性哮喘、风湿免疫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应注意避开。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阳气上升。

上海曙光医院东院传统中医科孙玄厹副主任医师提醒,春季是一些过敏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高发的季节,如果有荨麻疹、湿疹、过敏性哮喘、风湿免疫病等慢性疾病,饮食要避开“发物”。

传统医学一直有“忌食发物”一说,是指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体内存有“伏邪”,如果春天里饮食不当,吃了一些所谓的“发物”,则可能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导致疾病反复或加重。

这些“发物”包括春笋、香椿、香菜、鱼虾、牛羊肉等。

鱼虾牛羊可能诱发旧病

春天里人体阳气上升,鱼虾性属虚寒,有慢性疾病的人吃了鱼虾后可能损害体内阳气,导致疾病复发,诱发过敏、哮喘、癫痫、精神疾病等。

牛羊肉性温热,属于热性食物,春天吃牛羊肉正好助长人体内的阳气;但如果体内原本存有“伏邪”,本就肝火旺盛,吃多了牛羊肉则可能上火。

香椿则是古书中早有记载的“发物”,曾患荨麻疹、湿疹等疾病的人,食用香椿容易使旧病复发。

春笋一顿吃五六片就好

春天是春笋尝鲜的好时节,而春笋不仅是佳蔬还是良药。中医临床研究发现,春笋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等功效。

但是,春笋味甘性寒,属于发物。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复发)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笋中含有难溶性草酸,食用过多易诱发哮喘等老慢支疾病、过敏性鼻炎、皮炎等。

春季本来就容易过敏,对于容易产生摄入性过敏的人来说,食用春笋还易引起荨麻疹。因此,吃春笋的时候一定要控制量,不能天天吃,一顿也不要吃太多,五六片就好。

春季易情绪波动

春天易“肝气郁结”情绪波动大。注意按时睡觉,多吃蔬菜水果,多进行户外活动,避免生闷气,避免过度疲劳。

春天是心理疾病患者的危险季节,大脑激素分泌容易发生紊乱,导致情绪波动大。中医称此为“肝气郁结”。所以,春季调节情志十分重要。要加强精神心理调适,以保持乐观情绪。除了去医院专科进行疏导治疗、认知治疗等,还可以多进行户外活动,例如出门晨跑,让自己多接触阳光,融入生机勃勃的春天。

在生活上,注意按时睡觉,多进行自我激励,多唱振奋精神的歌曲,多吃蔬菜水果,主动寻求友谊,避免生闷气,避免过度疲劳。

春季最适合户外运动

应多做些如做操、慢跑、打球、打太极拳等户外活动,让机体吐故纳新,提高生理机能和健康水平。

春季养生中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

春季绿色植物增多,空气中的阴离子倍增,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不仅能提高生理机能和健康水平,还有利于调节自身情绪。因此,应多做些如做操、慢跑、打球、打太极拳等户外活动,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能得到很好的舒展。春季锻炼还可让思想变得敏捷且不易疲劳,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春困多动别吃太饱

春困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造成的。

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造成的。那么怎样减轻与预防春困呢?

孙医生指出,一要保证睡眠,早卧早起,。晚上11点到凌晨3点,胆经、肝经当令,此时最该做的是睡觉,晚得再睡也要在晚上11点前上床。

二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春困秋乏,特别是春日的下午,人很容易感到疲乏,这个时候伸个懒腰可以缓解。伸懒腰可促进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脏的挤压,有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能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的含氧血液供给大脑,使人感到清醒舒适。

三要适当增加营养。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品,吃饭不宜太饱。

第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在饮食方面,多食甘淡健脾养胃的山药、大枣、薏苡仁、莲子等,少食酸味食品以防止肝气过旺。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春属东方,五行归木,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按照中医理论“四季各有侧重”的养生原则,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暴饮暴食加重肝脏负担

春季注意养肝,既可以避免风寒邪气侵入而诱发肝病,又可以避免暑期的阴虚。中医认为肝主升发,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要想让肝气顺应春天自然之气,除了要注意调摄情志、适度运动,合理的饮食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饮食方面应该注重平衡饮食,若是经常暴饮暴食或者饥一顿饱一顿,均会加重肝脏负担,因此要做到饮食有节。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切忌肥甘厚腻,因为长时间的高脂肪饮食会引起脂肪肝。此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少饮酒,以防酒精伤肝。

过于补肝会损害脾胃

孙医生介绍,在养肝时,不可过于补肝,以防肝火过旺而损伤脾胃。养肝,在生活方面,要做到早睡早起,缓慢散步或远足踏青,使情志舒畅,肝气顺达。在饮食方面,多食甘淡健脾养胃的山药、大枣、薏苡仁、莲子等,少食酸味食品以防止肝气过旺。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认为酸味入肝,如果春季过多地进食酸味食品,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容易伤害脾胃之气,而甜味入脾,能补益脾气,故要减少醋等酸味食物的摄入,适度增加山药、大枣等甘味的食品的摄入量。

孙医生还提醒,春天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乍寒乍暖一日三变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温多变的规律。

春日养生做好这五点 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