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里盛满了鹅蛋,也装满了希望。 4月8日,在李口镇李大庄西北角碧波荡漾的坑塘边,近3000只大白鹅有的在水中畅游嬉戏,有的在林中曲项高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村美景图。鹅群的主人吴成鼎提着筐,来到专门用来下蛋的鹅棚下,捡拾一天的收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5岁的吴成鼎在当地小有名气——一个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不去找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却回老家在一片杨树林和一个大坑塘里养起了鹅。不当白领当“鹅倌”,乡亲们对此难以理解。 吴成鼎却不以为然,“我不想一辈子生活在压抑的城市里,我更喜欢呼吸新鲜的空气,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农村的田野里。当初读大学选择养禽与禽病防治专业,就是想着返乡创业,希望能在养殖业方面有所作为。” 尽管吴成鼎不善言辞,但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非常明确,那就是走自主创业之路,做新型职业农民。 2015年7月,刚刚毕业的吴成鼎说服父母,果断收购梁园区一个养殖场的900多只鹅。一年间,他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万元。 小试牛刀,成效初显。2016年,吴成鼎创办睢阳区成鼎养殖场,并扩大规模,上了2500只鹅苗。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禽流感等原因,吴成鼎当年亏损约7万元。遭遇挫折的他并未气馁,心态非常平和:“也没啥,就当第一年没赚钱,从头再来就是了。” 重新振作的吴成鼎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再次扩大规模,于去年3月一下引进3000只鹅苗。随后不久,他拿到了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10万元和大学生创业补贴5000元,并注册成立“河南省诚鼎农产品有限公司”。有了资金的支撑,他的干劲更大了,底气更足了。 经过一年的悉心饲养,目前,吴成鼎鹅场的3000只鹅已有1000多只在下蛋,每天产蛋约600个。“今年行情不错,现在每个鹅蛋的收购价达到6元了。”吴成鼎开心地说,“我家的鹅都是散养的,属于绿色食品,非常受欢迎。” 每年5月,都是吴成鼎育鹅苗的时候。眼下,吴成鼎正在搭建一个200多平方米的育苗室,他说,随着养殖技术的日益提高和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宽,原本想在今年进一步扩大规模,但因资金等问题,还只能按照3000只的规模育苗、饲养。 看着成群结队自由觅食的大白鹅,吴成鼎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城市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农村的天地非常广阔,尤其是生态农业、生态养殖正处于大发展阶段,前景广阔。作为一名掌握养禽技术的大学生,我相信在这方面一定大有可为。” 文/图 本报记者 邵群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