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党报评论】老年大学走红带来的养老供给启示

【党报评论】老年大学走红带来的养老供给启示

时间:2018-04-10 16:4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时值各老年大学、开放大学和社区学校春季开学,最近,有关老年班“一座难求”的新闻充斥坊间,更有个别办学点出现老年人凌晨三四点钟排队报名的现象。据称,辽宁老干部大学有位学员学了24年仍不想毕业,成都市老年大学一位八旬“学霸婆婆”在学长达28年、拿了8张毕业证……这是老年大学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来,舆论场上已经习惯了老年人跳广场舞,见多了“广场舞大战高音炮”。在这样的情境下,见到老年大学走红,可能还有些不太习惯。但这就是事实,常常让戴着有色眼镜的人大跌眼镜。进而思之,如果老年人都去上老年大学了,还会有那么多广场舞的争议与困扰吗?

当然,兴趣不同,需求不同,不可能人人都去上老年大学。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老年人并不是“想象的样子”,他们有着丰富多彩乃至层次分明的需求。一段时间以来,银发旅游以及旅居养老的流行,也从一个侧面对此形成了注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必然体现在老年人身上。“养老”这个词用得很好,一个“养”字,有着丰富内涵。只是过去,有多少老年人的生活真正体现了“养”?很多老年人其实是在“捱”中过去的。

真正的“养老”,应该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如果说过去这只是一部分老年人的向往,那么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则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向往。看起来跳广场舞与上老年大学风马牛不相及,但在灵魂深处,其实是相通的,都表现为老年人发展的养老需求。在外延上,跳广场舞更多表现为强身健体的需求,而上老年大学更多表现为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对于以前,都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应该正视老年人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可在取景器里,养老供给存在严重短板,有些思路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老年大学之所以火热,是因为很多老年人有文化养老、精神养老的需求,上老年大学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生活;老年大学之所以“一座难求”,是因为社会养老供给存在不足,类似老年大学这样的优质产品相对较少。

社会是五彩缤纷的,养老不应该只有一种色调。应该正视、研究和满足老年人发展的养老需求,努力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喜欢跳广场舞的就让他们跳广场舞,喜欢上老年大学的就让他们上老年大学。养老供给改革到位,广场舞也不必然等于扰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万人的运动场地数量只有65.8个,适合中老年人健康休闲的场地尤其稀缺。丰富公共文化、扩大公共供给,还会有那么多“辣眼睛”的广场舞冲突吗?

老年大学走红,呼唤养老供给改革。有必要指出,即便现在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也不代表就是完美无缺,老年大学本身也有与时俱进问题。需要深入老年人内心,倾听老年人心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