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郁金香活力操”四川首发 倡导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

“郁金香活力操”四川首发 倡导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

时间:2018-04-06 15:2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3日电(记者 何浠)首款活力健康操“郁金香活力操“4月3日在成都发布,旨在倡导更多的中老年人参加健康的体育锻炼,更好地活动身体,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鼓励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通过积极的主动运动对抗疾病。

现场表演“郁金香活力操”。作者钟欣

现场发布“郁金香活力操”。作者钟欣

  据悉,2005年,国际组织将红色郁金香选为帕金森病的象征。如今已被国际帕金森病组织广泛运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商慧芳教授指出,帕金森病仍处于就诊不及时、延误诊断率高、治疗率低的现状。事实上,帕金森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为1.7%,中国有超过300万帕金森病人,全球约有超过3成的帕金森病人在中国。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病变引起分泌的多巴胺减少而导致。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
  据商慧芳教授说,“由于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如颤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僵硬、少言寡语等,往往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从而造成帕金森病患者的就诊率非常低,经常出现漏诊现象,且帕金森病在临床表现上与很多疾病极为相似,不容易辨认,大部分非专科医生无法正确诊断帕金森病,导致疾病误诊率非常高。

现场表演“郁金香活力操”。作者钟欣

现场表演“郁金香活力操”。作者钟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王伟教授也介绍,帕金森病人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通过药物和脑起搏器手术进行干预,可基本使患者过上趋于正常人的生活
  “患者不能等到帕金森病影响到生活质量了才进行治疗,一旦确诊,应该早期开展药物治疗,帮助患者延缓帕金森病症状进展,使其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在疾病中晚期就需进行脑起搏器(DBS)手术治疗,能使得患者最大程度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王伟教授强调。
  所谓DBS,即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技术。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在欧美各国已经相当成熟。许多研究报告也证明其疗效显著,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的服药量可明显减少,且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在过去二十年间,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目前,脑起搏器已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首选外科疗法。
  王伟教授介绍,脑起搏器可以明显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所产生的动作迟缓、肌肉僵直及(或)震颤的症状,也可明显降低服用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当帕金森疾病进展到四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增大、或有严重的异动症状出现时,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帕金森的最佳时机。脑起搏器技术非常成熟,已经在临床使用超过30年,在世界范围内已造福超过15万名病患。
  为了提升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提升基层医生的帕金森病诊疗水平,最大程度的造福帕金森病患,201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及运动功能障碍学组联合美敦力发起为期五年的“拥抱郁金香”项目,在专业医生培训、患者疾病科普教育、大众疾病知识科普传播等领域进行持续投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商慧芳教授介绍,作为一个长程的五年计划,“拥抱郁金香”行动在第一年可谓是“首战告捷”。全国范围内开展专业医师培训20余场,累计覆盖专业医师3000人次;百余场患者关爱行动,累计服务病患15000人次。项目在四川已经完成每年累计培训200人次神经内外科专业医师的目标,持续的科普、患者关爱活动也在不断提升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度。
  商慧芳教授指出,希望通过“拥抱郁金香”行动,从帕金森病治疗用药和规范诊疗流程等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专业医师诊疗水平,另一方面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尽早接受规范化治疗,有效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程,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美敦力大中华区神经科学业务市场总监陈建蓉女士表示,此次发布的“郁金香活力操”简单易学、节奏感强,鼓励中老年人、郁金香志愿者、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在身体许可的范围内多多参与。
  “美敦力会坚持在帕金森病领域的投入,除了提供创新的医疗技术之外,也会着眼于关注帕金森病人的生活状态,倡导帕金森病人健康生活的态度,希望未来红色郁金香能够成为帕金森病人关爱行动的通识,像粉红丝带代表乳腺癌防治行动一样家喻户晓,从而吸引社会投入更多关注和关爱给到帕金森病人群体。“陈建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