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发布人才政策后,上海再出招。 3月26日下午,上海召开人才工作大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的发展既需要金领、白领,也需要蓝领。上海必须有引才聚才的强烈危机感和紧迫感,推出“动真格”的举措。 其中备受关注的是,《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在会上出台。这是201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后,又一份人才政策文件。 相对深圳和诸多二三线城市的宽松政策来说,上海的政策和和北京市发布的人才引进政策类似,都是将人才政策聚焦在重点领域。 上海版人才政策聚焦13个重点领域,包括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 3月21日北京市近日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提到加大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体育、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金融、教育医疗、高技能等七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北京还将拓展紧缺急需人才遴选引进范围,建立自由职业者引进通道。 另外,上海还重点强调了国际化的选才特点,坚持人才发展的国际导向,大力引进国际人才,大力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不管是上海的政策,还是近期北京发布的政策,都是大城市严控人口政策松动的一个信号,也是必然趋势。大城市不断涌入的年轻人是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所在,人口也必然会向大城市聚集,政府不应该强行严控人口。他也一直在呼吁,大城市不仅仅要有高端科技人才,也要有蓝领、技术工人和生活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