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近千年前的词作大家苏轼在中秋月夜举杯欢饮,对着明月倾诉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近千年后的我们仍旧在中秋节从五湖四海奔回家里,与家人团聚,期待着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吃团圆饭。 中秋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过惯了中秋节的中国人来说,中秋节要团圆要吃月饼的信念就像被写进了基因一样。 但即使是相邻的两个省,除了吃月饼以及与家人团聚之外,中秋节习俗千差万别。 而不同国家之间的中秋过法差异更大,那么与中国临近的各国是怎样过中秋的呢? 越南:中秋节竟是“儿童节” 越南的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与中国一样,越南在农历的八月十五这天也会赏月,吃月饼。但如今两国的中秋节却是同宗不同派。 中国现在的中秋节起源于古代拜月祭月的活动,暂时把这一派叫做“拜月派”吧。后来祭祀的意味减弱,赏月成了主要活动,加上古代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渲染,中秋节成为了思乡团圆的节日。曾经的“拜月派”变成了“团圆派”。 越南中秋当晚街头人潮涌动 而越南的中秋节起源于另一派。以前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丰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祭祀土地神,感恩稻米丰收,这种习俗消失后,就留下了中秋节。 因为中秋前后忙于收割,家长们没时间管孩子,就在中秋节这天给孩子补偿,这也是越南中秋节的中心,所以中秋节又是越南的儿童节。 中秋节这天,越南的小孩子会收到各种礼物,花灯、玩具等等。孩子们在夜晚就会点着花灯在月光下嬉闹。除了点花灯之外,这一天孩子们也有许多其他的游戏可以玩。比如,孩子们会将折好的纸船或一片叶子放进水里,让它旋转。 中秋当晚,孩子提着鲤鱼灯出游 这一天除了是孩子们的节日,不少青年也乐在其中。他们会积极参与到中秋唱“军鼓调”的活动中。军鼓就是木桶或铁桶,用绳子固定在村头的柱子上,用木棍敲击。青年男女就在村头分列而立,对起歌来,不少青年男女就是在这一活动中结下缘分,谈起恋爱的,比《非诚勿扰》还好使。 韩国:中秋节祭祖探亲最重要 虽然大多数人可能接受不了,但中秋节确是韩国本土节日。韩国过中秋的日子也是八月十五这天,韩国人将之称为“秋夕”,但过节的活动与中国多数地区吃月饼赏月的习俗极不相同。 韩国人的秋夕不吃月饼,而是松饼,一种用新的稻米做出来的糕点。过去韩国人喜欢一家围坐在一起,捏各种好看的松饼,就像中国人过年包饺子一样。现在在市场上也能买到各种松饼。 当然秋夕最重要的活动还是归省和祭祀。中秋节期间韩国人一般选择返乡探亲,这时会出现大规模的返乡探亲潮,也因此有可能会被堵在告诉公路上。 韩国人中秋节回乡需要排队抢票/东方IC 中秋这天的早晨,一家人早早起床,换上传统韩服,准备茶礼,也就是祭祖活动。祭品以清淡为主,而且不能摆放桃子,因为传说桃子能驱鬼。祭祖结束之后,会把供奉的祭品吃掉,称之为“饮福”。 韩国秋夕节的传统美食松饼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丰富的节日活动。比如在韩国的农村地区,会用当年的稻草编成绳子来拔河。获胜方被认为新的一年会有好运,并获得丰收。这根绳子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人们认为即使不孕的妇女跨过这条绳子,也能生出儿子。 “强羌水越来”是原是韩国全罗南道的民俗游戏,后渐渐传遍全国。秋夕当夜,妇女们聚到一起,手拉手围成圈,边唱“强羌水越来”边跳舞。 日本:中秋竟然要“偷东西” 日本的中秋又称为“十五夜”,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赏月,称为“月见”。同时日本的九月十三被称为“十三夜”,这一天也需要赏月,忌讳只赏一天的月亮。所以一般“十五夜”赏月后,还需要在“十三夜”再次赏月。 另一种形式的赏月,则被称为“月待”。中秋时节,日本多阴雨,难得见到月亮。所以形成了等待月亮出现,拜月的习俗。 日本寺庙里僧侣正在进行拜月活动 日本中秋时节正值芋薯收获的季节,所以当夜的月亮也被称之为“芋名月”。祭月用的贡品则是芋薯、毛豆等。当然还少不了糯米团子,日本的中秋节食物,又被称为“月见团子”。这种食物从团子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中国人心中的月饼不相上下。 月见团子是日本人中秋节的传统食物 而这天晚上还有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偷糯米团子。孩童会用长长的竹竿扎别人家中摆放的糯米团子,据说,能够偷到七个糯米团子,就能获得长寿。 在日本各地区,还有八月十五通过月光照射出的自己的身影来占卜的习俗。冲绳人会通过登上高处来观察一年里哪家会发生不测。 不过这些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式微,年轻一代甚至意识不到“十五夜”、“十三夜”存在。 中国:习俗差异太大,感觉不在一个国家 江苏一些地方回在中秋节尽心摸秋的,即中秋夜到别人家的菜地去摸菜,摸到豆子之类的蔬菜就象征着会生儿子。 台湾地区流行的则是偷菜,未婚女子在中秋夜到别家菜园偷菜,无论偷到什么蔬菜都意味着可以找到如意郎君。 在安徽部分地区还留有中秋节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风俗。在合肥地区则流行中秋节吃鸭子,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元朝,以杀鸭子代替杀蒙古鞑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