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每年2月18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 倒春寒 皮肤干燥 易上火。 暖冬过后要提防春寒病的发生。“雨水”节气降水增多,天气变化不定,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俗话说的“倒春寒”现象仍经常发生。暖冬气候使得大地水分蒸发快,空气变得异常干燥,容易使人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和发痒等症状。干燥的气候还会大大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炎、哮喘等。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注意身体的保健,避免在这个时候招病。 饮食十字诀:多喝粥汤、护肝脾、防上火。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 雨水节气到来后,降雨量开始增多,天气进一步转暖,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也会随着阳气生发而继续上升,如果此时不能实时对肝气进行疏泄条达,便会影响脾胃的健康。这也是为何我们春天喜欢发脾气的原因,也就可以理解忧郁症为什么容易在春季发作。此时,养生要根据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多吃些玫瑰花等疏肝解郁的食物。 雨水时节要保护脾胃健康,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食南瓜、玉米、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药、芋头、藕、萝卜、甘蔗等,同时少吃生冷黏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气候干燥,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牙龈红肿、皮肤干燥的症状,俗称“上火”了。此节气时北方食疗以小米等熬粥为好,而南方的食疗多以绿色蔬菜如豆苗做汤为好;气温湿冷时以炖汤养脾胃。 “上火”期间应少吃或不吃辛辣的食物,不喝烈酒,多鱼少肉,特别是要少吃牛、羊肉以及火锅等。此外,还要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切忌连续工作和熬夜。 |
下一篇:疏肝解郁,调理肝气,排解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