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中午,赵敏忙完手头的工作,立即拿上准备好的糖果玩具,直奔口泉乡一个小村落,那里有她牵挂的留守儿童小明明。 赵敏是大同市公安局南郊区分局人口管理大队大队长,同时还是分局妇委会主任,兼任南郊区妇联副主席,多年来她热心公益事业,特别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 2月8日,大同市公安局南郊区分局妇委会携手北大附校幼儿园亲水湾园在口泉乡赵家小村举行了“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行”志愿者捐赠仪式,当天有十余个留守儿童家庭参与,最小的孩子4岁,最大的16岁,全都家庭困难,情况特殊,由爷爷奶奶抚养,是一个严重缺乏爱和关怀的特殊群体。活动中,民警家属和幼儿园老师为留守儿童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并为他们捐赠了大量的新衣物、图书、食品、玩具等慰问品,在欢声笑语中,活动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回忆。
情系留守儿童 送出一份关爱
活动当天,4岁小男孩明明引起了赵敏的注意,父亲曾因犯罪服刑,母亲也因此离家出走,从一岁开始明明由爷爷奶奶抚养,至今没有再见过父母。 过年了,明明家是个啥情况,是赵敏最牵挂的事,她决定去拜个年,再给孩子送些小礼物,让这个家庭感受到更多温暖。 记者随同赵敏一起前往明明家,那是个城市周边的小村落,进村的小路坑坑洼洼,明明一家住在村里的简易平房里。房门上的对联,透着一丝年味儿。一进门就是一盘土炕,临近中午,明明奶奶正忙着做饭。 见到赵敏,明明咧嘴笑了,他接过糖果,不停说谢谢。赵敏把巧克力放进明明嘴里,明明高兴地说:“真甜。”赵敏问:“记得我是谁吗?”明明甜甜地回应:“知道,是警察阿姨。” 赵敏还亲昵地抱着明明合影,身上的警服被明明的鞋子蹭出两道灰色的印记,她却全然不顾,脸上始终带着温柔的笑,不停跟明明逗乐。一位邻居说:“可怜的孩子,亲生母亲也没这样待过他。” 离开时,赵敏把手机号码写在纸上,交给明明爷爷,“有啥难事跟我说。”她对明明说:“在幼儿园好好学习,阿姨会常来看你。”明明不住地点头。
牵手感受温暖 有爱才有希望
事后,记者得知2月8日的活动结束后,南郊区公安分局的民警们就分组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入户走访,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了了解,为他们留下慰问品和联系方式,为后续一对一救助提供了资料。那天起,赵敏决定对口帮扶明明一家。 其实,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行动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备。赵敏在人口管理方面工作非常出色,考核连年名列前茅,她与丈夫是双警家庭,去年赵敏一家被评为“三晋最美家庭”,随后又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 赵敏并不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她经常组织全局民警参加献血、敬老院送温暖等各种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妇女工作,丰富分局女民警的文化生活,连续五年“三八”节都举办联欢会,为展示女警的才艺搭建平台,丰富警营文化。 在人口管理工作中,赵敏发现许多特殊家庭,其中有些是公安部门打击处理的违法犯罪分子,他们服刑后,家里的老人孩子生活陷入困境,这深深触动了赵敏的心,她用一年时间,收集整理出40多个类似家庭,并决定组织志愿者开展帮扶行动。赵敏的倡议得到南郊区公安分局党委以及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李宏的大力支持,同时局里民警志愿者也积极响应、热心筹备,于是就有了2月8日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行”志愿者捐赠活动。 赵敏说:“留守儿童很需要关爱,他们往往性格孤僻、比较自卑,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长大后很可能有叛逆倾向。我们民警志愿者就是想给这些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我觉得有爱就有希望。” 分局党委委员、政工科主任王志强说起这项公益活动,连声称赞说:“这样的举动帮助了留守儿童,给他们带去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和谐了警民关系,大力提升了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赠一件棉衣、送一个玩具,跑一回走访、做一次交流,这些小小的举动,承载着浓浓的爱,还有一份对未来的向往。
本报记者 郭海荣 关振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