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开始上升,古人把这个良辰吉日定为一年节令的开端。这种阴阳变化,中医认为亦是老百姓养生、防病、治病的重要时机,从冬至开始,就踏入三九天这段治疗和预防 冬至后阴气达到极点,阳气开始上升,古人把这个良辰吉日定为一年节令的开端。这种阴阳变化,中医认为亦是老百姓养生、防病、治病的重要时机,从冬至开始,就踏入三九天这段治疗和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时机。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康复科主任林海波博士介绍,在冬季,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呼吸道感染、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和疼痛性疾病高发,且原有病情可能加重,让不少患者苦不堪言,所以说冬至后养生显得尤为重要,民间素来亦有“冬至(三九天)休养生息,来年少生病”的说法。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陈丝柳 A 三九天灸 三伏天灸重在养阳 三九天灸重在养阴 冬至后如何养生?林海波博士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之一,在广东,人们对冬至尤其重视,把它看得和“岁首”一样重要,亦有“冬至大过年”之说。冬至可以通过调和阴阳来提升阳气,即人体的抗病能力,可以进行三九天灸。 林海波博士解释,三九天灸是目前在老百姓中比较推崇并很火热的一项中医特色治疗项目,三九天灸与三伏天灸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九天灸是对三伏天灸的补充与巩固,两者的治疗机制、具体操作以及适应症大致相同。三九天灸重在养阴,三伏天灸重在养阳,两者配合,相辅相成,阴阳并调,可提高机体素质与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脏腑协调,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这就是中医所强调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三九天灸就是根据时间生物学的原理,在特定的三九寒天,采用名贵中药研粉,调和成膏状,敷贴在特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和防治慢性疾病的作用。”市五邑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李云燕说,三九天灸与三伏天灸一样,是利用气温的至冷和至热阶段,人体功能易干扰和调整的时机,进行调治,二法配合,相得益彰,而且安全、有效、方便、廉价,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65岁张伯经常咳嗽,今年已是第四年贴三九天灸治疗。张伯说:“每次贴完药,咳嗽的症状都能缓解,冬天感冒也少了,感觉效果挺好的。” B 督灸 适宜女性虚寒及各种亚健康调理 林博士说,督灸是冬至养生很好的选择,中医古籍中介绍的养生秘籍,“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我们可以选择效力峻猛的督灸,进行调整阴阳。 “督脉在人体后背正中线上,贯穿人体一身阳气,称为“阳脉之海”。督灸是一种独特的艾灸疗法,是指在督脉上隔药进行灸疗,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调和阴阳的功效,并有疗效显著、无痛等特点,十分适宜虚寒病症人群及亚健康调理。”林博士表示,女性属阴,相对男性来说,阳气往往不足,督灸尤为适宜女性虚寒及各种亚健康调理。建议在踏入冬至开始,根据各人体质情况,进行三到五次的治疗,以达到防病治病之效。 体质虚寒患者有哪些表现? “督灸最适宜治疗虚寒病症,而体质虚寒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脸色偏白,总是手脚冰冷,后背发凉,肚子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耐受不了冬天的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房间的冷气,喜欢安静,吃(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量多;舌胖有齿印。”林博士表示,虚寒病症不同的人其表现又有所不同,其中老年虚寒的表现有:骨质增生、老寒腿、骨质疏松、帕金森病、夜尿频繁、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阳虚引起面部惨白、暗沉、色斑等衰老症状。 林海波博士提醒广大中老年人,在冬至阴寒最盛时候,饮食方面,可以适量进食温补之品,民间有冬至食糯米饭、汤圆等温性食品的习俗。养生食疗可选当归生姜羊肉汤,但若有湿热或热毒的朋友,即使是冬至也不宜进食过于温补之品。
中国财经新闻网 李雷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