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报讯 (记者戚本英)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身体健康一整年。中医称“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在春季时节一定要做好养生保健,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那么,明日就来中华大道讲堂,听中医养生大家周子愚教授讲授中医养生系列之《道德经与养生》吧。本周六,周子愚教授将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结合,在泉景鸿园商务大厦与大家分享他在中医养生领域的独到见解。 《道德经》的核心在于既要养身、更要养心。现代社会养生热潮高涨,但大多数的养生方法着眼于血肉命体而忽视生命的主体与根本,它们是以炼命为主课的一种方法,重炼而不重修。因此最终养不了生,一些锻炼多年反而突患疾病,苦炼无效,百药无应的现象,可以在此找到内在的原因。更多的例子是,如果能够时刻保持乐观、祥和、喜悦、感恩,避免愤恨、不满、妒忌、不安、怀疑的情绪。那么,久而久之,免疫系统愈来愈强健,身体就愈来愈健康,“心养好了,健和美都从生命的深处焕发出来”。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善,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德,并不是单纯的伦理意识或准则,而是关系着人类生命及其环境生死存在的物质能量,养生之道最根本的是道德养生。道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只有内修德性、培育道德心灵,才能实现生命和谐,获得长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记者了解到,此次周子愚教授主要讲授《道德经》中养生的奥秘,中医养生与《道德经》渊源关系和如何实现真正的养生。有兴趣的业主可以拨打电话0531-66696802参加报名。 相关链接 国学讲堂 《道经》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周子愚简介: 云南人,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医养生大家,传统文化的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善于将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结合,几十年来致力于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