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习惯性眨眼干咳要注意(上) 邀请嘉宾 温州中西医市儿童医院 中医儿科主任 黄建群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儿童医院中医儿科黄建群 节目主题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概念,危害性与诱发的原因? 话题设置 开头:养生为健康,健康需有道,欢迎收看本期养生有道。说到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大家肯定不会理解。到底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觉得离我们应该很远,但是说到习惯性眨眼睛或者习惯性干咳,耸肩,应该不会陌生。但又会有一个问题,眨眨眼睛,干咳几下很正常,这又会和什么疾病联系在一起呢?它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欢迎来到演播室的两位来宾,温州市中西医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 黄建群 主持人与嘉宾聊一下,你知道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吗?了解多少?如果不知道,那你身边有没有孩子经常眨眼睛或者耸肩干咳等呢? 话题1:到底什么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是一种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遗传神经性精神性疾病。多数起病于10岁之前,自愈率很低 症状表现:抽动动作短,快,突然,重复程度不同。包括频繁眨眼,挤眉,吸鼻,撅嘴,张口伸舌头等。病情加重时,动作呈多样性,包括耸肩,踢腿,四肢抽动,还有喉咙会不受控制发出声音来等。性格上多为烦躁,任性,多动等 那儿童多发抽动症和小儿多动症有什么区别吗?有什么鉴别的方法?(小儿多动没有抽动现象,这是最主要的) 目前儿童多发抽动症的就症率怎样?(呈上升的趋势,门诊数比十年前三倍以上)瑞典2000年的统计数据 话题2:那一般的眨眼,老百姓会觉得很正常,这种多发性抽动症会有些什么危害吗? 一般早期轻度的眨眼出现后,家长都会认为是眼科方面的问题,到医院后会错判为结膜炎,或者自己去药店买眼药水滴,这些都是错过了治疗时间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差3500名患者,有19.4%到成人14岁以后都没有好,所以一旦出现眨眼情况应该尽早治疗 早期从眼睛开始慢慢发展到各部位,通常2-3年,有些会发展到肚子(介绍症状) 多发性抽动症只能通过医生的诊断,没有任何仪器帮助,所以因为家长的忽视,认识不够,认为是小毛病,其他科医生的误诊为结膜炎,慢性咽炎等,延误了治疗(17岁女孩错过治疗时间的例子) 严重的话会出现癫痫,偏头痛,精神分裂症,神经皮肤综合症等。 话题3.有些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得这个多发性抽动症呢?那有些什么原因会加重病情,或者又有些什么因素可以减轻病情呢? (1)围产期因素:母体孕期精神紧张、高热、先兆子痫、难产、生后窒息史、新生儿黄疸,剖腹产等。 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 3.精神因素:惊吓、情感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强的动画片,过度打电子游戏等。 4.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 5.其他因素: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 (2)特别指出电子游戏的诱发,高强度对神经的刺激,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多发性抽动症高发的原因。孩子每天捧着电子产品,成为低头族。 (3)感冒或者紧张会加重病情 (4)早睡,减少学习东西可减轻病情,推荐孩子去画画,下棋等,不建议孩子学架子鼓,特别是已经有症状出现的孩子。 结尾:通过今天的节目我们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所了解,其实孩子的眨眼睛,做鬼脸,干咳等我们要引起重视,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孩子的调皮所为,有时候你的误以为会耽误孩子的一生。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养生有道》录制稿 节目标题 儿童习惯性眨眼干咳要注意(下) 邀请嘉宾 温州市中西医儿童医院 中医儿科主任 黄建群 节目主题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辨别?共存病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去治疗?用药物应该注意什么? 话题设置 开头:养生为健康,健康需有道,欢迎收看本期养生有道。孩子习惯性眨眼,做鬼脸,干咳,并不是孩子调皮的行为。其实这是身体给你的一个信号。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可忽视,不要轻易去对这些行为下决定,可能会带给孩子一生的伤害。那我们该如何怎么去判断区分呢?我们又该如何去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方面的话题,有请来到演播室的两位来宾,温州市中西医儿童医院 中医儿科主任 黄建群 话题1:我们了解了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那我们该如何去判断到底是抽动症还是一般的眨眼或者干咳呢?我们总不能一出现这些症状就马上去医院吧。 简单得介绍一下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一些症状 一般的眨眼,干咳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解决,如果发病时间超过十天半个月就应该到医院就医。或者说眨眼的频率加强等 话题2多发性抽动症除了症状复杂外,还有很多共存病出现。只要出现共存病,尤其是发病越早,则病情变为复杂而又难治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必须以治疗共存病为主才能好转,所以及时发现和识别共存病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注意力涣散及(或)多动、冲动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小儿多动症 强迫症,包括单独或同时出现的各种强迫观念与行为,持续反复地出现于思想和行动中,明知不对而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可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常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流露出不想活下去的自杀念头,对此务必高度警惕,防止意外。 品行障碍及对立违抗性障碍,二者都有反社会倾向,不可忽视,不少家长常误认为这些表现不是病态,以为只是脾气倔犟而加以打骂压制,结果病情反而加重。 (4)学习障碍,是认知功能受损,主要是阅读障碍和数学困难,可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5)情绪障碍,主要是抑郁症及心境恶劣,成人型的交替性抑郁躁狂症也可在儿童及青少中发病。 (6)焦虑障碍,主要是害怕与不安,如怕与亲人分离、怕亲人出事、怕上学、长期过度地怕陌生人、怕社会交往,乃至每天都为将来前途担忧、惶惶不安等。 (7)孤独症及相关疾病,包括语言障碍及与孤独症相同的Asperger综合征。 (8)攻击性行为,如表现无端挑衅、辱骂殴打、破坏砸毁行为。所以,由于病情复杂痛苦,无法自控,病程又反复迁延,患儿的生活质量较差,主要是由各种共存病所致,而非多发性抽动症本身。 话题3那该如何治疗呢? 良好的起居生活很重要,冬春季节宜避寒保暖,避免感冒,不宜运动过度,运动过度后抵抗力下降,往往易汗出受凉更易感冒。以避免过于兴奋,尽量不食海鲜发物如鱼、虾、羊肉、油炸食品、辛辣食品。 心情上的放松,减少学业压力,减少课业负担 还有通过药物治疗,目前通常会介入西药治疗,但是西药的副作用比较大,如果没有注意量的把控,很容易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概念) 中药的治疗:副作用小,服用时间长。目前推荐中药加耳穴的方法来治疗效果比较好。 中药治疗有四类病症,不同症状不同对待(风邪犯肺症,肝火亢盛症,痰热动风症,脾虚肝亢症)具体解释一下四个证的症状表现,有些什么中药可以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