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实际上,除了流感之外,一些儿童隐性病,也非常值得警惕。比如“尿床”,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它不是病,真是这样吗? 孩子尿床多就不让喝水? 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遗尿症”义诊现场,一名患儿家长反映,孩子夜间尿床,一开始没在意,但次数越来越多,引起了警惕。这位家长称:“在天气暖的时候,她(小孩)已经养成了这种好的习惯晚上会自己起来去尿的,到了冬天她又反复尿床了。” 医生指出,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指的是5周岁及以上儿童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它其实是儿科常见病,5岁儿童患病率高达15%,虽然不少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会自愈,但仍有一定比例会延续到成人,16-18岁人群患病率达1.7%。但是,很多家长往往会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没有自控能力,要么认为尿床不是病,听之任之。 南京市儿童医院肾脏科副主任医师赵非提出:“尿床是一种疾病,第一种孩子夜间的尿量过多,第二种是夜间会出现生理性膀胱容量的下降,第三种是有些小朋友大脑的排尿中枢对于膀胱的控制两者没有联系好。” 一些家长还容易陷入误区,比如认为控制孩子喝水量,就能减少尿床。南京市儿童医院肾脏科副主任医师赵非称,喝水量少了以后会造成便秘的加重,会恶性循环的,便秘会压迫膀胱造成膀胱容量的下降。医生指出,5岁以上儿童,如果一周有两天以上夜间尿床,就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或者物理干预,可以彻底治愈。 1型糖尿病一半是儿童 简单动作教你科学控糖 另外,“多尿”还有可能是一些继发性疾病导致的,比如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好发于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其中,15岁以下儿童,每10万人中就有2人患病。江苏省人民医院成立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社区,为患儿家长建立评估方案,提高家长健康意识,目的在于实现早诊早治。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涛表示,吃得多还消瘦,尤其孩子喝水喝得多,小便多,如果出现这个症状要尽快查血糖。有家族史的还可以查易感基因,加上胰岛自身抗体,就可以在更早阶段发现,将来是不是可能患1型糖尿病。医生指出,孩子患上糖尿病,也不必担惊受怕,日常把好三道关:药物、饮食、运动,就能实现科学控糖。 健康师于茜如称,有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操,它包括有氧、力量、运动和平衡四个部分,步骤简单,易于学习。于茜如说:“准备一根弹力带,在家通过家人的帮助或者说是自己把它挂在一些设备上,就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运动。力量(训练)从长期来说,对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效果比较明显。”健康师指出,力量训练只是一部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病情,咨询医生,为孩子制定更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一般一天运动30到40分钟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