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女性 > 女性游戏火爆背后的“她时代”社会景观

女性游戏火爆背后的“她时代”社会景观

时间:2018-02-04 06:27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南都评论记者张天潘

“我家蛙儿子出去浪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我娃怎么不寄明信片给我”、“我娃饿不饿?”这些最近估计是很多人朋友圈都会看到的信息,对游戏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看得一头雾水。其实这是近期一款风靡中国年轻女性群体的“养蛙”游戏,这款游戏名为《旅かえる》(中文名为《旅行青蛙》),已经登上苹果系统AppStore游戏免费榜第一,在手游分享社区TapTap上评分也达到满分10分。截至1月26日,青蛙游戏国内安装量超过2200万,日活超700万。

而就在此之前,另外一款游戏也同样风靡在这个群体中。2017年12月14日才在AppS tore首发的《恋与制作人》,上线后不到一个月,DAU(日活跃量)超400万,月收入接近3亿,成为现象级手游。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款备受女孩青睐的恋爱经营手游。女性比例占94.2%,20-29岁居多,共计占75%.这些游戏的火爆,除了女性网游市场的崛起之外,其实还有社会层面的内涵值得解读,比如为何女性会热衷于这样的养成式游戏(“养老公”、“养蛙儿子”)?女性的日常休闲需求为何呈现突然爆发之势?女性游戏消费能力提升,市场被视为蓝海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种社会景观?这些都值得深入探讨。

养成类游戏成为女性钟爱

从人物设计来看,《恋与制作人》集齐了霸道总裁李泽言、傲娇特警白起、撩妹狂魔许墨、暖男巨星周棋洛四大男主,全是偶像剧式人物,满足了大部分女性的幻想。剧情也堪比言情小说:为拯救父亲留下的影视公司,白富美女主要去完成电视节目制作,其间遇上四位男主……游戏中,玩家就是“女主”,能与男神们上演不同的恋爱戏码。这种强代入感也让少女们沉迷其中,享受玛丽苏(意指自恋的、完美的、被万人追捧的女主角)的幸福感。玩家可以跟喜欢的男主打电话、发短信,他们都会秒回;你发朋友圈,他们也会评论。这些仿真设置能带来更真实的体验,就像真的在跟男神们谈恋爱一样,让很多女生感受到完美恋人的包围感。

另外游戏男主人公声优的高配置也为游戏吸了不少粉,游戏中4位男主的中文配音是夏磊、阿杰、吴磊和边江,日语配音是平川大辅、小野友树、杉田智和及柿原彻野,都是配音业内“大咖”。李泽言、白起、许墨、周棋洛已经成为众多女性玩家的虚拟“老公”了。

有了“老公”之后,《旅行青蛙》游戏则让诸多女生提前体验了一把“养娃”的过程,但与现实的操心育儿不同,这款游戏很简单,只有两个主场景———屋子和院子。玩家第一次进入游戏后,在院子里就能看到这只有点呆萌又有点高冷的青蛙。为它取完名字后,正式开始操心的游戏历程。游戏中玩家会养一只喜欢旅行的小青蛙,需要收割三叶草才能为小蛙兑换食物和装备。之后把小蛙的行囊准备好,戴上头巾、护身符、帐篷和碗,就再没有其他操作。游戏中唯一需要氪金(原为“课金”,指支付费用,特指在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的就是充值购买三叶草,但是不充值也不会影响游戏。院子里可以收割三叶草,可以查收件箱,小蛙旅行寄来的明信片都在这里。有时蛙蛙的小伙伴蜗牛同学也会来家里做客,“母亲”需要为远行的蛙儿子照顾它的小伙伴。大多数玩家都评价这款游戏戳中了萌点,尤其年轻的女性,似乎又体会到了扮演母亲的过家家之感。

这些游戏的表现让业内重新正视女性玩家的购买力。长期以来,大家谈到网络游戏,更多是男性玩家,绝大多数游戏是为男性开发的,尤其是各种竞技类游戏,血腥、暴力、涉黄都很常见,基本上女生的体验是很差的。但《恋与制作人》则属于乙女向游戏(乙女源自日语,意为未婚的年轻女孩),而且与其说是游戏,倒不如说是代入感极强的电子小说。它类似于把小说拍成有故事情节的电视剧,玩家需要选择大量对话选项来推动故事情节,才能用影视的方式享受到一场理想化的、完美的虚拟恋爱体验。同样,《旅行青蛙》也跟《恋与制作人》一样主打养成,只不过将养男人改为养青蛙,对于女性玩家而言,相当于激活了她们的母性,她们将青蛙视为儿子,因此养青蛙就是在养儿子。

这几年,女性玩家日益活跃,类似游戏越来越多。据统计,养成类游戏还有养猫猪等宠物类,如猫咪后院、猫咪田园、猫咪挂机、猫咪花盆、养猪场mix;还有小动植物类的,如养水母的海蜇养成、养星球的walkr、养细菌的Tamatama2、养蘑菇的Mushroom Garden.这些游戏共同点在于玩家可以很省心,氪金点不多,游戏画面或唯美或温馨,主体造型可爱乖巧,容易让玩家心生牵挂。

《旅行青蛙》《恋与制作人》两款游戏的主力玩家都是女性,与整个手游市场相吻合的是,近一年女性玩家高速增长,占到手游市场用户的一半,贡献手游市场主要用户增量。这样的表现让业内重新正视女性玩家的购买力。

游戏市场中女性异军突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31日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 .42亿,占整体网民的57.2%,较去年增长2457万人。2017年1-11月,网络游戏(包括客户端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等)业务收入1341亿元,同比增长22.1%.相较于2016年11.0%-23.8%的增速,2017年1-11月,网络游戏发展迈上新台阶,其收入增速提升到21.2%-48.5%的水平。

来自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伽马数据和国际数据公司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用户整体规模达到5.83亿,接近一半中国人口数量。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0 36 .1亿元,同比增长23 .0%,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市场研究机构Newzoo数据则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游戏行业营收近180亿美元,几乎占据全球手游市场总份额的三分之一。

网民性别上,男女比例为52.6:47.4,截至2016年底,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为51.2:48.8,网民性别结构与人口性别比例逐步接近。但在网络里,女性除了购物、娱乐等传统消费、互联网行为之外,相比男性,丰富性上都不可比拟,尤其是网络游戏方面。但女性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等,对于休闲、情感、社交的需求与日俱增,相应地用网络游戏打发碎片时间、疏解压力、加强社交等,成为很多女性的选择,因此女性玩家数量这几年急剧增长。自2013年起,随着《暖暖环游世界》《奇迹暖暖》系列的推出,女性游戏开始受到关注,女性玩家这个潜在的消费群体渐渐开始被开发商发掘,女性游戏近两年也出现爆发式增长势头。

在今年1月15日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就谈到,微信小游戏的累计使用用户达到3.1亿,且男女玩家五五分。这意味着,目前微信游戏中女性用户已经超过1.5亿。而据极光大数据,2017年5月的王者荣耀用户规模为2.1亿,其中有54 .1%是女性用户(注册用户)。这只是腾讯的数据。T alkingD ata、伽马数据显示,2012-2017年中国手游用户数从9000万增长至5 .54亿,其中女性用户占比从24 .9%上升至49 .4%,由此估算,女性用户规模达2 .7亿,5年复合增速高达64%,贡献手游市场20 14- 20 17年新用户84%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