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图库 > 运动健身 >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8-02-02 19:2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17〕7号)精神,满足我州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休闲需求,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加快山地和民族特色体育大州、强州建设进程,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休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市场机制日益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更为紧密,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45亿元。

二、打造健身休闲运动品牌

(一)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攀岩、自行车、马拉松、徒步、越野跑、热气球、汽车、探洞、露营等项目。支持企业、俱乐部、运动协会联合申办国际国内品牌赛事,精心打造中国贵州安龙国际攀岩精英赛暨全国攀岩分站赛(安龙站),兴义白龙山国际越野公开跑,兴义、普安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兴义万峰林国际徒步大会、贞丰三岔河国际露营大会、晴隆二十四道拐汽车拉力赛暨场地越野赛、兴仁放马坪国际风筝节等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山地户外精品体育赛事。到2020年,打造1至2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品牌赛事。(牵头单位: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州发改委,责任单位:州旅发委、各县〔市〕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二)发展水上运动。依托州内各县(市)、义龙新区江河、湖泊资源,大力发展漂流、野钓、垂钓、溯溪以及龙舟、独竹漂等水上运动。加快万峰湖水上运动基地、望谟蔗香野钓基地建设。到2020年,黔西南州力争建成1个以上水上运动基地,打造1项以上水上运动赛事。(牵头单位: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州发改委,责任单位:州水务局、州交通局、州旅发委、州民宗委、各县〔市〕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三)发展民族特色体育活动。充分挖掘黔西南州民族、民俗、民间体育资源,推广武术、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射弩、打花棍、独竹漂、押加、舞龙、舞狮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点打造“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等一批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民族特色体育品牌赛事。到2020年,州级有1个全国性民族体育品牌赛事及活动,每个县(市)、义龙新区有2个以上民族体育品牌活动。(牵头单位: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州教育局、州民宗委,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四)发展冰雪运动。落实国家冰雪运动“北雪南移西进”战略,支持兴义市白龙山等海拔较高地区修建冰雪场地,引导有条件的县(市)、义龙新区建造室内滑冰馆、滑雪场等冰雪运动设施。成立黔西南州冬季运动协会,广泛开展冰雪竞赛表演和健身培训。到2020年,各类冰雪运动场馆达到2个,直接参与冰上运动人数达到2万人。(牵头单位: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州发改委,责任单位:州国土资源局、州城乡规划局、州住建局、各县〔市〕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五)发展低空运动。支持兴义市、兴仁县、贞丰县、晴隆县、义龙新区发展热气球、滑翔、航空模型等航空运动项目,探索开发直升机观光旅游、低空跳伞、低空摄影、滑翔伞观光旅游、热气球观光旅游等低空旅游新业态。到2020年,建成1家以上航空飞行营地和俱乐部。(牵头单位: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州发改委,责任单位:州工信委、州国土资源局、州住建局、州旅发委,各县〔市〕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六)普及日常健身。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的健身休闲项目,加快发展足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徒步、路跑、骑行、棋牌、台球、钓鱼、体育舞蹈、健身气功、广场舞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保障公共服务供给。鼓励举办以时尚为主题的群众性活动。(牵头单位: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团州委、州妇联、州残联、州总工会、州农委、州直机关工委、各县〔市〕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三、夯实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基础

(一)完善健身休闲基础设施。大力实施生态体育公园建设计划,支持各地将体育旅游与市民休闲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引导州内旅行社结合健身休闲项目和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和线路。鼓励健身休闲设施与住宅、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健身设施的要求,增强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落实好国家、省对各类健身休闲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到2020年,建成9个生态体育公园,健身步道、自行车道里程达到300公里,人均体育场地设施达到1.5平方米以上,人均非标准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牵头单位: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州发改委、州城乡规划局、州工信委、州住建局,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

(二)建设特色健身休闲产业基地。探索采取“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扶贫”和“体育+互联网”等“体育+”模式,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总结推广贞丰县三岔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结合我州十大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布局多个运动休闲特色项目。持续推进黔西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兴义市、安龙县、贞丰县)建设,引进健身休闲项目落户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完善配套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到2020年,全州建成10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各县(市)、义龙新区均建成1个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牵头单位:州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州旅发委、州发改委、州住建局、州工信委〔州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各县〔市〕政府、义龙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