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养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也成为各行各业争相进军的项目,当中老年人对养生趋之若鹜时,渐有学者提出“儿童养生”这一话题。据权威数据显示:国家每年约有1600万到1800万的新生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启发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育儿高峰期。”这些新生儿是否能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还关系到未来中国人口的素质。因此,出身基础营养学研究、多年来从事养生实践,被誉为杂学家的刘刚先生指出:“以科学正确的方式育儿,就能帮助儿童养生,儿童养生与大人养生的原理不相伯仲,主要通过生活行为矫正,使儿童机体维持最佳生态环境,以利于其机体自身功能的发挥。” 饥饿疗法击退孩子拒食行为 受近期国人养生活动的影响,不少家长们开始关注儿童养生,找寻改掉儿童不良生活习惯、维持儿童身心健康的方法。张女士向记者述说:“我是上班族,平时都是婆婆帮忙带小孩,周末看到婆婆一手拿饭碗,一手拿勺子,弯腰弓背地跟着玩耍的小孩,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女儿都5岁了,一直改不了不吃饭这个坏习惯。”张女士还说,住宅小区的花园里,一到傍晚就有一些老人采取“边哄边喂”的方式喂小孩。记者傍晚时分来到张女士所在小区花园,确实见到几个小孩在滑梯前玩耍,旁边还有两位捧着饭碗的老人。记者上前寻问,王大爷说:“在家里喂他,他更不吃,没办法才带他出来,边玩边吃。” 据了解,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相比成人需要更多的营养素供给,如拒食行为长期得不到缓解,不但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会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长期缺乏蛋白质摄入的儿童,易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这些都会让儿童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导致反复发烧感冒等症状,造成机体损伤。 对此,记者采访了刘刚先生,刘刚说:“对付小孩拒食,可以尝试一下‘饥饿疗法’。”据了解,刘刚曾帮助叶女士家改掉小女儿不吃饭这个育儿问题,刘刚说:“现在的孩子不爱吃饭,绝大多数是家长的不良行为导致的。吃饭与食欲本是饥饿后的本能反应,改革开放前出生的孩子,尤其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很少有患厌食症,那个年代的人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他们把吃饭当成天大的事。而现代人不管孩子是否饥饿,都会采用各种方法哄孩子吃饭。刘刚表示:“当孩子没有饥饿感时,强迫他吃饭就会给孩子产生一个不良信号,孩子会逐渐把‘吃饭’与‘强迫’联系起来,当家长督促孩子吃饭时,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行为。当孩子不愿意吃饭而家长用尽办法去哄孩子吃饭,就会给孩子再建立一个‘不吃饭就会得到家长更多关注’的信号,这样孩子会将‘不吃饭’作为吸引家长注意和惩罚家长的手段,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带的孩子大多不爱吃饭的原因。” 刘刚说:“我教叶女士,吃饭时叫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吃就不理会,等吃完后把剩饭菜全部倒掉,所有零食全部藏好,不到饭点绝不允许孩子进食。三两次下来,小孩不爱吃饭的毛病就解决了。因为潜意识里孩子已经将‘不吃饭’和‘饥饿’联系起来了。”刘刚补充说:“一顿两顿不吃饭是饿不坏的,恐惧饥饿是生命体的本能,只有将这个本能激发起来,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潜能激发驱赶孩子厌学情绪 随着“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家长们纷纷为孩子们安排各种各样的实习班。现在参加培优班的小孩越来越低龄化,湖北省甚至出现幼儿班2岁半的孩童 “被补习”的情况。刘刚对此很不赞成,他说:“被迫学习会提早引发孩子厌学情绪,造成严重心理影响。” 刘刚说:“现代教育过多强调孩子的知识积累,结果磨灭了孩子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求知是人类的本能,尤其是孩子,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实现孩子本能需求的快感。过早地强制灌输枯燥的知识,会将美好的求知过程与‘痛苦’的信息联系起来,造成孩子求知欲下降,甚至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刘刚强调说:“儿童早期教育的关键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渴望以及让他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几乎所有厌学的孩子都是将学习活动与某一个痛苦的信息建立了联系。”曾经有一位张先生的孩子从小学习优异,但五年级时英语成绩下滑严重,张先生焦虑地向刘刚请教了这个问题,在刘刚的一番了解后,发现了张先生的儿子小张成绩下滑的原因是班上换了新英语老师,该老师喜欢文静乖巧的孩子,偏偏小张是个开朗活泼爱捣蛋的孩子,因此该老师经常批评小张。结果小张也非常不喜欢该老师,进而发展成为不喜欢英语,因此英语成绩直线下滑。 刘刚思考后得出一个结论:让老师喜欢你的孩子,让孩子也喜欢老师,对提高孩子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于是,刘刚向张先生支招,让张先生想办法从小张口中套出该英语老师的优点。后来,小张勉强说出英语老师曾经帮助一个被小混混欺负的孩子。于是,刘刚让张先生给校长室寄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几天后小张愉快地对张先生说:“我越来越喜欢英语了!”张先生疑惑地问其原因,小张说:“因为我自己表现好!” 刘刚解释说:“孩子是通过老师的表扬来判断自己的表现的,过去老师不喜欢他,也不关注他。自从收到表扬信后,老师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开始关注小张,并发现了不少小张的优点,于是表扬小张的次数增多,这给了小张自信,并让他重新喜欢上了学英语。”刘刚说:“这也许就是无为而治,当孩子将学习与正向信息建立了联系,他自己就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对症下药”解决孩子日夜颠倒问题 有不少家长反应,家中小儿经常日夜颠倒,晚上不睡觉,白天没精神。对此,刘刚表示,人体代谢有日夜交替的特点,机体在白天进行分解代谢,夜晚则进行合成代谢。而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主要在夜晚进行,因此,孩子的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体格、神经和智力的发育,长期缺乏睡眠或睡眠质量低下会导致孩子多种不良身心症状,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刘刚告诉记者:“导致儿童不睡觉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找出关键因素,儿童的睡眠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据刘刚表述,节律紊乱、睡前刺激儿童兴奋的信号过多、孩子缺乏安全感、缺钙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儿童睡眠问题。 其中,刘刚强调说,缺钙因素很难通过医学检查发现,他说进一步解释说:“缺钙首先表现为人体功能改变,其次表现为人体结构改变,最后才表现为生化学改变,因此,儿童缺钙很难被察觉。”据采访了解,缺钙可以导致众多机体功能亢进。例如免疫功能亢进会使儿童易患过敏症、肌肉功能亢进会引发抽筋、汗腺功能亢进会引发盗汗,平滑肌功能亢进会引发肠痉挛等。除此之外,缺钙也会导致神经兴奋,表现在儿童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